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80007)

作品数:13被引量:14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霄冰周星王加华周波蒋明智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爱知大学山东大学波恩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人类学》《民俗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化遗产》更多>>
相关主题: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仰祭孔公祭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莞大井头女子龙舞文化探析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蒋明智 王爱仪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项目编号:12JJD780007)
东莞大井头有着百年以龙舞、麒麟舞和狮舞进行宗族联谊的传统,这是大井头女子龙舞得以发明的基础。推动这一新传统发明的,首先是地方政治精英,出于传承村中传统、发展新节目、扫除社区陋习、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和谐社区以至带动社区经...
关键词:大井头 女子龙舞 民俗体育 传统发明 城镇化 
公祭节日与当代城市人文空间的构建被引量:3
《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9-14,共6页王霄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批准号:12JJD780007)的系列成果之一
在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官方举办的公祭活动正逐步地从传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典礼,转变成为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现代化节日,担负着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培养当代市民精神、构建城市人文空间的重要功能。为适应这...
关键词:公祭 节日 祭孔 市民社会 人文空间 
日本的丰桥鬼祭:对一项无形民俗文化遗产的现场观察被引量:4
《文化遗产》2015年第6期45-54,共10页周星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批准号:12JJD780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日本人的宗教生活原本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但在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神道教大量地统合了各地庞杂的民间信仰,并在基层社区以神社为基础而确立了它统治性的地位。现在,为数众多的以神道教为背景的传统节祭被登录为日本国家的无形民俗...
关键词:民间信仰 神道教 丰桥鬼祭 无形民俗文化遗产 日本 
反映在瓜达卢佩祭礼中的墨西哥宗教融合政策
《文化遗产》2015年第6期55-61,共7页白瑞斯 吴雅迪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批准号:12JJD780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自从西班牙人1521年征服美洲后,作为被征服者的印第安人中间突然出现了许多融合多种宗教元素的宗教仪式。这类仪式是本土信仰与基督教传统逐渐融合的产物,它们出现在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中间,但由西班牙人所传播,西班牙人此举的初衷是为了...
关键词:瓜达卢佩圣母玛利亚 宗教 墨西哥 阿兹特克 宗教融合政策 
龙信仰与海外华人认同符号的构建和重建被引量:10
《文化遗产》2015年第6期62-69,共8页张举文 
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批准号:12JJD780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几年前在美国的一个唐人街,因为一个作为街灯的石雕龙的龙形象与当地华裔心目中的龙差距较大,华裔社区组织了抗议。最后该石雕被撤下来了。根据这次事件,本文试图探讨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符号是如何构建和统一的,龙信仰从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龙信仰 海外华人 文化认同符号 多元文化 第三文化 
公祭的语义衍变、古今形态与当代实践被引量: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4-74,共11页王霄冰 林海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12JJD780007)
"公祭"一词自古就有,但意义与今天不同。公祭的历史语义,有"国君之祭"、"朝廷宗庙祭祀"、"宗族共祭祖先"三种。古代公祭分别在国家(大)、地方(中)、家族(小)三个层面展开,所践行的是儒家中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长幼...
关键词:公祭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民间信仰 仪式 
大小传统理论视野下的礼生“叫礼”习俗被引量:3
《文化遗产》2014年第5期21-31,共11页周波 王霄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课题批准号:12JJD780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得以贯彻的祭祀礼仪系统,并通过儒家知识分子的媒介作用而传播到了民间。在河南省南部罗山县至今流传着一种由"礼生"主持丧礼祭祀的习俗,当地人称为"叫礼...
关键词:礼生 堂祭 丧葬习俗 民间信仰 大小传统 
妈祖:从民间信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引量:46
《文化遗产》2013年第6期35-43,157-158,共9页王霄冰 林海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课题批准号:12JJD780007)的阶段性成果之
妈祖信仰发生于宋代的莆田湄洲一带,随着海上贸易的盛行而在沿海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并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加封。妈祖从此进入了国家正祀的序列,其信仰形式也得以官方化和经典化。近现代以来,该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
关键词:民间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妈祖 
被“私有化”的信仰:庙宇承包及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禹王台庙为例被引量:7
《文化遗产》2013年第6期44-52,共9页王加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项目编号:12JJD780007)的阶段性成果
受"经济利益至上"思想的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庙宇被私人所承包而成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这不可避免对原有信仰格局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山东潍坊禹王台庙,受私人承包的影响,传统庙宇格局发生了极大改变,如仪式场所由庙宇逐渐转向信众家中...
关键词:庙宇承包 "私有化" 民间信仰 禹王台庙 
本土宗教研究的人类学视角——以儒家祭祀文化为例被引量:1
《宗教人类学》2013年第1期168-181,共14页王霄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批准号:12JJD780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人类学视角的本土宗教研究是一种带有比较眼光和文化相对主义意识的学术行为。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整个大中国文化区域内所发生的各种信仰形式及其仪式和象征制度。研究的出发点则应是社会事实本身,而非抽象的观念或意识形态。本文借用莫...
关键词:宗教人类学 祭祀 儒家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