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

作品数:30被引量:20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星裴树文同号文张双权陈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类学学报》《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泥河湾盆地遗址埋藏学动物考古学化石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河北阳原县板井子旧石器时代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5
《考古》2018年第11期3-14,共12页任进成 李锋 王晓敏 陈福友 高星 杨超超 孙海峰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300)的资助。
板井子遗址埋藏于泥河湾古湖大面积消亡后形成的局地静水沉积环境,年代为距今约8~9万年。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等。不同文化层石制品的技术和类型相近,少量盘状石核、特殊类型石核反映出剥片技术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该遗址...
关键词:河北省阳原县 板井子遗址 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2期284-305,共22页同号文 吴秀杰 董哲 盛锦朝 金泽田 裴树文 刘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03和4163010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资助
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4年,先后于2006和2014~2017年进行了5次发掘,期间发现了若干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本文是对2014~2016年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已鉴定出8目24科43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其中以偶蹄类化石最...
关键词:哺乳动物群 华龙洞 安徽东至 中更新世 
河北泥河湾及隆化新发现原始牛化石(英文)被引量:1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8年第1期69-92,共24页同号文 陈曦 张贝 王法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57200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编号:KZZD-EW-1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14FY110300)资助
原始牛(Bos primigenius)化石新材料包括泥河湾盆地禾尧庄的1件角心、上沙嘴的1件肱骨和承德隆化的1件肱骨、1件胫骨、1件踝骨、2件跟骨和3件距骨;其中上沙嘴的肱骨化石长达457.3 mm,代表迄今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大原始牛个体,也是该种...
关键词:河北隆化 泥河湾 中-晚更新世 原始牛 角心 肢骨 
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有柄尖刃器被引量:1
《人类学学报》2017年第4期465-477,共13页崔哲慜 侯哲 高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024);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
有柄尖刃器是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晚期代表性狩猎工具,1964年在公州石壮里遗址中首次发现。原料多选择硅质页岩或与之相似的石料,多见于25,000-15,000 BP之间。之后随着石镞等复合工具的出现,有柄尖刃器逐渐被取代。本文观察和研究的305...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朝鲜半岛 有柄尖刃器 制作技术 
许家窑遗址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被引量:2
《人类学学报》2017年第1期62-73,共12页栗静舒 张双权 高星 Henry T.Bunn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024);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和野驴(Equus hemionus)是许家窑遗址动物群中的优势属种。本文基于对这两种动物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了遗址中马科动物的死亡年龄,并对上、下文化层的死亡年龄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知古人类获取肉食...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许家窑遗址 马科动物 死亡年龄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朝向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共业:古人类学、考古学与遗传学的交叉与整合被引量:11
《人类学学报》2017年第1期131-140,共10页高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024);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300)
对于方兴未艾的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三个领域内进行。学者们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出自非洲说"、"融合说"等观点与假说,有的学说针锋相对,南辕北辙。...
关键词:古人类学 考古学 遗传学 现代人起源 学科交叉 
关于北京猿人用火的证据:研究历史、争议与新进展被引量:7
《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4期481-492,共12页高星 张双权 张乐 陈福友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中国科学院化石发掘特支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2023);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300)
周口店第1地点古人类用火证据是该遗址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很长时期内,作为同类遗存中最早的记录及其分析论证结果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但随着少数西方学者的质疑和挑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出现...
关键词:周口店 北京猿人 用火证据 考古发掘 地化分析 
泥河湾盆地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的遗址成因与石器技术被引量:12
《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4期493-508,共16页裴树文 贾真秀 马东东 马宁 李潇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03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300)资助
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埋藏于泥河湾层灰白色-灰黄色细砂和粉砂层内。遗址发现于200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14年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2m^2,出土143件石制品、8件...
关键词:似奥杜威工业 遗址成因 早更新世 麻地沟E5地点 泥河湾盆地 
泥河湾盆地麻地沟E6和E7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6
《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3期343-358,共16页贾真秀 裴树文 马宁 张兴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03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2014FY110300)资助
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证据所在地,越来越多的早更新世遗址的发现使得该地区在研究中国北方早更新世人类演化与生存行为领域备受学术界关注。麻地沟遗址群(MD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群,它位于泥河湾盆地岑家湾...
关键词:似奥杜威工业 早更新世 麻地沟E6和E7地点 泥河湾盆地 
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的广谱适应生存--动物考古学的证据被引量:1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第8期1024-1036,共13页张双权 张乐 栗静舒 高星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0513030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编号:KZZD-EW-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2017)资助
在全球气候变化频繁的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在生存行为方面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水洞沟遗址与南方马鞍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表明,古人类的食物广谱化过程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源强化现象在我国旧石器...
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旧石器时代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广谱革命 资源强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