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73)

作品数:18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小田汪建红朱小田吴建华张帆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苏州第十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近代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社会史村妇江南社会存续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租佃关系的日常性状——基于20世纪30年代苏州“打催甲”的考察被引量:1
《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1期124-137,共14页小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11BZS073)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租佃关系的性状,不同的生活群体有着不同的体验或认识。作为租佃关系的一方,生活于苏州东乡的佃农,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不景气的境况下,撕破平素温厚的面纱,对强横逼租的催甲发起攻击,衍为生存压力下的集合行为。在佃农看来,租佃关...
关键词:租佃关系 日常性状 苏州 打催甲 
康乾时代:盛世乎?——谈高中历史温习的切入点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7年第7期48-51,61,共5页汪建红 
笔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项目编号:11BZS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B-b/2011/02/061)《“文化自觉”教育校本实践研究——以历史学科教育为中心的考察》阶段性成果
在高中历史学习的最后阶段,历史知识和技能的温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普遍的情况是,在历史温习时许多学生常常犯困,这主要在于温习重走了初学的回头路。如何另辟蹊径,加强温习的有效性?在笔者看来,巧妙地选取历史温习的切入点至...
关键词:康乾盛世 历史温习 切入点 
教育救国的日常路径:对徐公桥改进试验的考察(1926-1934)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17年第1期94-105,29,共13页小田 郝佩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11BZS073)
中华职教社置身于徐公桥共同体(江苏昆山),肆力改进乡村生活,戛戛独辟一条"教育救国"的日常路径。就实践主体而言,以客卿自居的乡村工作者认定,在徐公桥改进试验中,乡间领袖的倚重、地方干部的训练以及乡民的动员固然是他们应尽的社会责...
关键词:教育救国 日常路径 徐公桥 乡村改进 
论近代孀妇的乡居环境——以江南社会为中心
《史林》2016年第6期100-111,共12页小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项目号:11BZS073)阶段性成果
对涵盖孀妇在内的乡民生活环境的展示,是具体把握近代中国社会特质的基础。以江南社会为中心的考察可见,冲喜、嫁殇、早婚(包括童养媳)和媒妁等诸多地方风俗历久相沿,人为助成了孀妇现象。孀居一旦发生,家族、乡邻和地方权力等乡里群体...
关键词:近代孀妇 乡居环境 江南社会 
论江南知识人的清末民国故土记事--从社会史文献生成的角度被引量:2
《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35-45,158,共11页朱小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11BZS073)的阶段性成果
知识人既富在乡的经验,又经离乡后的历练,在20世纪以降的现代性追求中回望故土,留下了堪作社会史文献的故土记事。江南记事所关怀的底层社会,所触及的风土经验,所观照的日常共同体都是社会史特别倾心的生活面相。基于不同的价值观,知识...
关键词:江南知识人 清末民国 故土记事 社会史 文献生成 
江南社会史研究中的东海类型——一个问题的引论被引量:4
《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206-213,共8页小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11BZS073)阶段性成果
在江南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里,生息着不同的地方群体,衍为各具特色的生活形态,东部岛滩为其一,是为"东海类型"。在江南社会史研究中,东海类型的确认不仅旨在还原地域整体的多面历史,更在于发现一条从共同体到地域社会,最终认识整体中国...
关键词:江南 社会史 东海类型 
论城市史的书写——基于民国苏州史的案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75-183,共9页小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项目编号:11BZS073)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地方通史的城市史,非中国通史的具体而微,别具专属的时空和体例特征。以空间言,城市史自依地方眼光:民国城市变迁不是民国史的局部演变过程,而是其特殊地方体现;以时代说,城市史应具世界视野:民国城市已经置身于由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关键词:地市史 史学书写 民国苏州 
中央皇朝与江南社会:“苏州织造”述论被引量:2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76-85,共10页汪建红 吴建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11BZS073)
苏州织造的明清演变过程,折射出皇朝政府与江南社会的特殊关系,需要从中央与地方的互动视角加以认识。从经济关系观察,为江南商品经济所催生的明代"领织制"和清代"买丝招匠"制,表明苏州织造中逐渐滋生出新质的雇佣劳动因素。在政治关系...
关键词:苏州织造 皇朝政府 地方社会 
论历史基础知识的特征——以“男耕女织”为例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5年第7期35-38,共4页汪建红 
笔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11BZS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诸多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法的讨论中,人们几乎形成一个共识:应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教育。那么,究竟什么是基础知识呢?课程标准将历史知识方面的“课程目标”设定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关键词:男耕女织 历史基础知识 专业性 生活性 简约性 
基于教科书内容的材料补充与课堂教学——以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11期27-29,共3页汪建红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课题批准号:11BZS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
关键词:历史教育 历史教科书 课堂教学 人教版 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 人生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