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C751009)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建芳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兰州学刊》《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苏轼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周易》功名科举仕途当代人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周易》与苏轼的审美鉴赏论被引量:2
《中国苏轼研究》2016年第1期200-211,共12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轼与《周易》研究”,项目编号:09XJC751009
长期以来,关于苏轼文艺思想的理论根源,学界一般认为主要来自庄学,①但深入研读苏轼全部著作可以发现,除了庄学之外,《周易》哲学可说是一个更根源性的理论依据。②本研究拟先从兼容并包的审美态度、辩证的审美思维模式、鉴赏主体的审...
关键词:根本原因 当代人 周易 根源 哲学 审美 主体 
苏轼的得时幸遇被引量:4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22-126,共5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XJC751009)"苏轼与<周易>研究"
苏轼一生尽管忧患连连,但就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来看,他实乃古往今来最得时幸遇的士人之一。自小不学"时文"的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年,正赶上主考官欧阳修欲借这次考试改变五代以来浮靡雕琢的文风;苏轼的文章恰好符合欧阳修树立的新标准...
关键词:苏轼 得时 幸遇 仕途 科举 功名 
苏轼与《周易》阴阳观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轼与<周易>研究"(项目编号:09XJC751009);重庆工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编号:0855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阴阳观是《周易》中的重要哲学思想,学界对此已做过许多论述。要言之,阴阳观的核心精神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
关键词:《周易》 阴阳观 苏轼 哲学思想 一阴一阳 核心精神 
苏轼对待“小人”的态度及哲学依据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XJC751009);重庆工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0855006)
秉承儒家传统文化精神的陶铸,苏轼自小养成了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君子人格,对损人利己的小人深恶痛绝。但善于独立思考的苏轼在波谲云诡的宦海浮沉中也体悟到:小人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若不妥善对待小人,自己也绝无安宁之日。因此,为了...
关键词:苏轼 小人 《周易》 
《周易》谦德对苏轼的影响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41-143,共3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XJC751009)
《周易》最推崇的道德品性是"谦",其内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谦恭下人,不自重大;二是裒多益寡,有而不居。在《周易》看来,持守谦德有三种功用,即谦则无不利;谦可避害;谦则万民归服。受《周易》谦德哲学启示,苏轼在立身处世中时刻谨守实践...
关键词:《周易》  苏轼 
《周易》“时”观与苏轼的处困态度
《兰州学刊》2010年第12期13-17,共5页徐建芳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轼与<周易>研究"(项目编号:09XJC751009);重庆工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编号:0855006)
《周易》"时"观认为:人生处世只有与时偕行才能前途光明,若失时而动就会招致凶险。当不遇时应潜隐退避、养精蓄锐、静以待时,同时要善于利用困厄时期成就盛德大业;对于大才德之人来说,越是艰险之时,越是成就非常大功之时。这些观念对自...
关键词:苏轼 处困态度 《周易》  
《周易》在苏轼治学中的地位被引量: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41-145,共5页徐建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XJC751009)"苏轼与<周易>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0855006)
苏轼自小就开始在其父亲苏洵的指导下研读《周易》,中年被贬黄州时开始撰著《东坡易传》,晚年被贬海南时继续对《东坡易传》等学术著作进行修订,最终定稿。在苏轼看来,《周易》是古圣先贤们曲尽人情世态后总结出的一部指导人类成就盛德...
关键词:《周易》 苏轼 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