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40029)

作品数:36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江南王娇娇孙琪张智慧邢玮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黑河学院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更多>>
相关主题:修辞莫言小说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变异修辞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余光中散文语言变异修辞研究
《三峡论坛》2018年第4期70-74,共5页曹东琴 江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12YJA740029)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语言不仅有弹性、密度和质料,还具有独特的言语变异美。这种言语变异美得益于余光中对语音和词语变异修辞艺术的灵活运用。语音变异主要表现在谐音变异,摹音变异和叠音变异三个方面;词语变异突出表现在词形变异、...
关键词:余光中散文 变异修辞 语音变异 语词变异 
语用学视角下《我不是潘金莲》的隐喻研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3期119-121,共3页邢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12YJ740029)
语用学视角下的隐喻扩展了原本修辞学中给其的定义,具有相对的广泛性和包容性。隐喻的使用对于提升小说的语言的感染力,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刘震云用其独具风格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认知中的世界,让《我不是潘金莲...
关键词:隐喻 语用 修辞 
从葛浩文英译看莫言前景化语言翻译得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9-14,共6页江南 岳德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12YJA740029);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语言认知科学与文化艺术学科群”(PAPD);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将莫言作品译成英文,行文流畅、严谨,提升了原作的语言水平,极大地提高了莫言海内外的知名度。莫氏风格的重要因子"前景化"语言在西方的传播中面临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障碍,葛浩文采用了三种方法翻译:一、坚持"...
关键词:前景化语言 莫言小说 葛浩文 英译得失 
论语言前景化现象中的翻译策略——以《红高粱家族》中的色彩词翻译为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45-47,共3页孙琪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编号:12YJA740029)阶段性成果
《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好评如潮,翻译家葛浩文功不可没。"前景化"指通过违反语言的标准与常规对语言进行变异,使变异后的语言凸显出来,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莫言善于用超常搭配的色彩词背离原色,以此产生奇幻诡谲的艺术效果。葛浩文对...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 色彩词 翻译 
浅析《檀香刑》中的摹状修辞艺术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7年第3期83-85,共3页曹东琴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项目编号:12YJA740029]研究成果
莫言作为新时期先锋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小说语言独具个性,令人印象深刻。《檀香刑》是其苦心沥胆磨砺出的又一部语言特色浓郁的作品。其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对摹状修辞的灵活创新使用,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阅读审美体验。莫言灵...
关键词:莫言 《檀香刑》 摹状修辞 
林白小说语言的诗性特征及其修辞风格成因被引量: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47-52,共6页江南 庄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阶段性成果(12YJA74002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林白是文坛上"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语言自由妖娆,具有强烈的诗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色彩描摹的诗性化、句式选择的诗性化、语言变异的诗性化。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
关键词:林白小说 诗性语言 修辞风格 
浅析《红高粱家族》中色彩词的使用特点及功能被引量:2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年第11期106-107,116,共3页孙琪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阶段性成果(编号:12YJA740029)
莫言是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绘声绘色的语言风格使人印象深刻,作品使用大量的色彩词给单调的语言绘色赋形。这些色彩词在使用时表现出许多新意,主要体现在色彩词搭配对象主观化、色彩中的绘画美学和色彩的魔...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 色彩词 特点 功能 
变异句式与变异修辞——《一句顶一万句》中“不是A,而是B”的“拧巴”修辞被引量:2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81-86,共6页江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02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阶段性成果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在语言上明显的特点是在文本中较多使用了"不是A,而是B"的句式,创造了一种"缠绕"的语言及其"拧巴"的修辞效果,在小说中,这种句式常以三种变异形式出现:肯定递进式;承前否定式的辞格变体;否定、肯定并列辨析式。...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变异句 “拧巴”修辞 
刘震云小说语言论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24-29,共6页江南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编号:12YJA74002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号:PPZY2015A008)的阶段性成果
刘震云是一个语言天赋很高的作家,其小说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语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语言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基本风格还是很明显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带有现代特点白描体的使用;与"拧巴"叙事相对应的...
关键词:刘震云 小说语言 “新白描体” “拧巴”式语言 反讽 
浅谈刘震云小说的狂欢化语言风格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63-65,共3页王娇娇 李紫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029
对于新时期小说作家而言,"狂欢"并不陌生,但刘震云创作的"狂欢"小说却有其鲜明的特点。刘震云常打破传统语言规则的枷锁,使能指与所指之间随意对应,语义得到无限延伸,文学的张力也得以长久持续。透过语言的"狂欢",作者消除时间、空间等...
关键词:刘震云 狂欢化 语言风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