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20086)

作品数:5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牛强梁程张学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知识产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中国出版》更多>>
相关主题:出处注明版权侵权混同文化产品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数字版权技术措施法律保障现状与本土改良被引量:6
《中国出版》2014年第18期41-44,共4页梁程 张学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版权侵权判决的实证研究--以省际法院差异判决为考察中心"(11YJC82008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非独创性数据库法律保护模式研究"(09YJC820106)阶段性成果
版权技术措施是数字出版时代版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我国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和现实应用等较数字出版大国尚有一定差距。立足本国现状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要,从比较法视角考察了美、法、日等国的相关立法和举措,结合现行《著作权法...
关键词:数字版权 技术措施 法律保障 
论著作权法中的“注明出处”——兼评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相关条款被引量:5
《知识产权》2014年第5期15-22,共8页牛强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版权侵权判决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YJC820086)的阶段性成果
著作权法中的"注明出处"实为民法中的注意义务在作品利用领域内的体现。"注明出处"要求"归认来源","保护作者精神利益"是其实质内涵,而"防止读者混淆"则是其判断标准。我国《著作权法》中"注明出处"与署名权规则、合理使用制度等相互纠...
关键词:“注明出处” 法律性质 署名权 著作权法修改 
书信作品著作权反思——从“钱钟书书信拍卖纠纷”谈起被引量:3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61-70,共10页牛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版权侵权判决的实证研究"(11YJC820086)
信上蕴含了"作品""隐私""财产""文化遗产"等多种法律价值,因此,其在世界各国著作权法中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对书信予以特殊规定,其多属于文字作品及未发表作品范畴,不仅书信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难以适用,且其与死者人...
关键词:书信作品 著作权 隐私 发表权 价值冲突 
从《著作权法》中的“注明出处义务”看出版物“引注”问题被引量:1
《中国出版》2013年第21期20-24,共5页牛强 
作者主持之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版权侵权判决的实证研究--以省际法院差异判决为考察中心"(11YJC820086)的阶段性成果
近来“学术剽窃”事件频发,人们多以“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称之。学界也多从著作权法中“抄袭”“剽窃”的角度对此问题予以探讨,但鉴于“剽窃”“思想表达两分法”等概念的不确定性,“学术道德”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界限不易划...
关键词:《著作权法》 出版物 义务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术剽窃 合法性问题 国家版权局 
“剽窃”的法律蕴涵——对《剽窃概念的界定及其私法责任研究》之己见被引量:11
《知识产权》2013年第10期54-60,共7页牛强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版权侵权判决实证研究"(11YJC820086)的阶段性成果
剽窃的本质是混淆整部作品,进而导致作者身份混同的行为。"欺诈说"在对剽窃本质的认识上有所偏颇,且不具逻辑自足性。剽窃不同于版权侵权、"文化商品不正当竞争"等制度,而是规制波普尔"知识世界"中的"文化产品混同"的制度。剽窃具有独...
关键词:剽窃 剽窃“欺诈说” 版权侵权 文化产品混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