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1PJC043)

作品数:11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瞿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史林》《学术月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问题》更多>>
相关主题:读书人江浙清末教科书清末民初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救孩子——《蒙师箴言》与清末童蒙之教
《史林》2017年第6期135-143,共9页瞿骏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PJC043);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预研究"项目资助
"学"之变迁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中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大转型",在此"大转型"过程里中国传统的蒙学体系在受到西潮冲击后急剧动摇,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塾"在趋新士人的言论中渐渐沦为贻害幼童、阻滞教育、妨碍富强的"洪水猛兽"。在此背景...
关键词:《蒙师箴言》 方浏生 童蒙之教 
国何以教——清末民初江浙地方的现代国家观念普及
《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3期3-12,共10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11CZS05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1PJC043)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初,在江浙地区有各种明显、隐晦的现代国家观念普及的渠道。这些渠道促成了中心城市向周边地方的国家观念传播,它们又依托于各种地方性空间来流动扩展这些观念。在此基础上,从1895年始到1920年代中叶,现代国家观念开始渐渐普及于...
关键词:清末民初 江浙地方 现代国家观念 
小城镇里的“大都市”——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被引量:6
《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5期160-172,共13页瞿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11CZS05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1PJC043)
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不是一个简单的现代取代传统、新知战胜旧学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中心辐射与地方回应之间交错互动的复杂多歧过程。上海辐射江浙地区的各种文化因子对地方读书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这些文化因...
关键词:上海 地方读书人 文化辐射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被引量:1
《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158-168,共11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11CZS05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1PJC043)的阶段性成果
新文化运动在各个地方展开时,吸引了无数追随者进入到这股潮流之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在浙江一师的"非孝"之争中,施存统等"新青年"的对手方——凌独见是以"卫道守旧"之形象展现在...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凌独见 失语者 
歧义与多义——清末“排满”立论与接受的再考察被引量:2
《史林》2015年第6期122-134,218,共13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批准号:11CZS05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批准号:11PJC043)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最初十余年的"排满"是一个理念和事实互相绕缠、真相与幻象彼此交错的"以思想来造社会"的过程。排满立论的两大支柱——"夷夏之辨"和"东西洋学理"中充斥着歧义与多义,以致清末排满言论有着许多内在的紧张与复杂的层次;同时排满言...
关键词:排满 夷夏之辨 东西洋学理 阅读 
民族主义的可贵与可爱——现代中国国家认同塑造的两种进路被引量:1
《学术月刊》2015年第4期21-24,共4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11CZS05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1PJC043)的阶段性成果
许纪霖认为,民初政治混乱的原因在于国家权威缺位,各方政治势力争夺的仅是权力,而一再错失重建国家权威的机会。沈洁认为,民初的多头权威,北洋与民党、北洋内部、民党内部的多重缠斗,致使政治走向无序和无休止的争端。宋宏认为,民国初...
关键词:民族主义 国家认同 现代中国 可爱 中国文化 章太炎 钱穆 学者 
入城又回乡——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社会流动的再考察被引量: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28-35,179,共8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项目编号:11CZS05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十二五"基地重大项目"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与思想变迁"(项目编号:11JJD77002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PJC043)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在城乡间的社会流动并不仅仅是一个从村镇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甚至走出国门的过程。其还有一个读书人入城之后有意或无奈"回乡"的过程。他们回乡的动因一方面源自于在城市中社会向上流动不易,同时也来自于清末民初小...
关键词:清末民初 江南读书人 社会流动 昆山 
“民国范儿”的迷思——论清末民国教科书之“另一面”被引量:3
《学术月刊》2014年第9期146-156,共11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11CZS057)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1PJC043)的资助
目前对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多关注教科书中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中国现代启蒙产生的影响。不过由于研究者太关注教科书"趋新"的一面,有时就不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尤其值得怀疑的是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国教科书抬高至"民国范儿"的象征物而...
关键词:清末民国 教科书 另一面 
教化天下与竞雄世界的绞缠——转型时代读书人国家认知的一个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24-25,共2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CZS057)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PJC043)的资助
关于转型时代(1895-1925)读书人的国家认知,学界研究几近汗牛充栋,但目前讨论似多在自清末开始,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前提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天朝上国”的认知如何一步步崩溃,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怎样一点点建立的问题.简言之可...
关键词:现代民族国家 “世界” 转型时代 读书人 认知 教化 提问方式 抛砖引玉 
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常识建构:转型时代“读本”中的国家与世界观念被引量: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29-137,共9页瞿骏 
国家社科基金"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项目编号:11CZS05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PJC043)
转型时代的各种"读本"是建构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基础常识的重要载体。清末民初,"读本"依托当时的政治改革、科举改制和学堂制度确立而兴起。其中的国家、世界观念具有相当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而到20世纪20年代中叶,随着平等、阶级和帝国主...
关键词:现代中国 政治文化 基础常识 读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