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JY029)

作品数:19被引量:23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沈琴琴张原张艳华闻效仪刘洪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天津农学院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管理世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农业经济问题》《当代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主题:灵活性劳动者劳动力市场实证研究影响因素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制内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差异研究被引量:6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54-60,共7页崔钰雪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0BJY029)的资助
灵活性和安全性是劳动力市场的不同状态,平衡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是政策制定者所追求的目标。平衡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需要打破制度性障碍实现体制内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法律监管力度,完善社会保...
关键词:体制 劳动力市场 灵活性 安全性 
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4个城市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6
《管理世界》2013年第3期176-177,共2页张艳华 沈琴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0BJY029);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民工荒'问题的劳动经济学解释"项目(项目号:11zy03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276)的资助成果
本文采用对4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测量了当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民工工作转换更为频繁、工作任期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更短,就业稳定性更差。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得出了本文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就业稳定性 工作转换频数 工作任期 
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安全性——理论指标、实证研究及政策选择被引量:11
《经济评论》2012年第4期53-67,共15页张原 沈琴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0BJY029)资助
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保障就业水平、劳动者权益和企业绩效的重要选择,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灵活安全性与宏观、微观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
关键词:灵活性 安全性 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 劳动力市场制度 
从权益损害到集体行动——中国劳动者权益及维权行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4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83-90,共8页张原 
国家社科基金"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编号:10BJY029)
劳动者权益维护是中国迈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后面临的重大问题,科学疏导劳资矛盾成为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之举。实证研究表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对于提高劳动者权益具有正面作用;户籍、所有制和...
关键词:劳动者权益维护 集体行动 群体性事件 劳动关系 
人才资源的行政配置与市场调节被引量:6
《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刘洪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10BJY029);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B-10-17)
通过思辨方法研究表明,人才生产力提高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和党政机制的共同作用。市场与政府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具有明确的职责边界。人才的开发、配置和使用需要在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下,发挥党和政府在人才战略规划、发展方向、政策激励、...
关键词:人才资源 行政配置 市场调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69-74,共6页沈琴琴 张艳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BJY029)
考虑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到市场各要素及其运行机制中,本文侧重于分析非制度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从宏观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非正规就业的增加、技术进步的加速都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降低了就业的稳定...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 灵活性 稳定性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工资集体协商:构架与策略被引量:3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0-17,共8页沈琴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10BJY029)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的重要机制,其产生与发展受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但协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根...
关键词:强制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 工资集体协商 
中国行业垄断的收入分配效应被引量:7
《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54-62,123,共10页张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项目"转型时期国有垄断对劳动报酬差距的影响及其治理政策研究"(编号:10YYB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编号:10BJY029)资助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行业垄断已经成为加剧中国收入分配矛盾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构建新的垄断-竞争两部门利润分享模型,揭示行业垄断影响收入分配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关键词:行业垄断 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 
劳资共决机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法、德两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5-29,共5页张原 
国家社科基金"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编号:10BJY029);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项目(编号:10YYB023)的阶段性成果
法、德两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显著的劳资共决机制,分别形成了精细化管理下的劳资共决机制模式与政府统筹下的劳资共决机制模式,避免了行政干预过大导致的官僚化、高开支和低效率。对于步入"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言,法...
关键词:社会保障 劳资共决机制 社会保险法 
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劳动者素质提升被引量:1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36-42,共7页刘文军 
沈琴琴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平衡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BJY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无论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角度还是从产业生态化角度,都表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劳动者素质提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既有益于劳动者自身,也有益于企业、国家和整个社会。在劳动者素质提升过程中,政府有责任提供法律、政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劳动者素质 三方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