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C790004)

作品数:11被引量:10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巧艳陈炜陈能幸文冬妮蒋剑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青海民族研究》《文山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侗族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被引量:5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6-9,共4页陈炜 陈能幸 杨姗姗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西部青年项目"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09XJC790004);广西人文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201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KF2010010)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原则入手,根据民俗学、经济学、旅游学等有关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并且结合西部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苗族系列坡会群、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
关键词:西部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适宜性评价 
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下民族旅游与社会性别的互动——以龙胜金坑红瑶为例被引量:22
《人文地理》2011年第6期67-71,共5页赵巧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XTY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JY00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XJC790004)
在剖析现有研究忽视民族旅游与社会性别互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框架内可以实现二者统一的观点。然后以龙胜金坑梯田旅游与红瑶女性角色变迁为调查对象,借助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四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资本和策略...
关键词:实践理论 民族旅游 社会性别 场域 红瑶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9
《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31-35,共5页陈炜 文冬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09XJC790004);广西人文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201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KF201001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尝试从开发潜力、开发条件、利益相关者因素、开发效益等方面建立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确定指标体系各因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部地区 旅游开发 适宜性评价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张力被引量:5
《前沿》2011年第11期123-128,共6页赵巧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XTY0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XJC790004);广西社科"十一五"规划课题(08FMZ008)联合资助
通过对当前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借鉴科技哲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张力的形成逻辑,基于不同主体在非遗旅游开发上的特征差异探讨了张力的空间矢量构成、表现形态,以及张力的层次体系和时空演化特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张力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被引量:28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0期83-86,共4页陈炜 陈能幸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09XJC790004);广西人文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201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KF2010010)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根据民俗学、经济学、旅游学等理论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由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A层为目标...
关键词:西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适宜性评价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背景下广西壮剧孵化研究被引量:2
《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1-5,共5页赵巧艳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10XTY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与管理研究"(09XJC790004)联合资助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流行的背景分析,以实地调查资料为根据,剖析了壮剧开发式保护的主要措施、成效以及不足,提出在壮剧开发式保护中引入孵化理论的观点,并分析了孵化理论提升壮剧开发式保护效率和效果的机理。最后,详细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剧 开发式保护 孵化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张力被引量:2
《文化遗产》2011年第2期18-25,共8页赵巧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XTY0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XJC790004)资助
在界定文化遗产和张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征与发展现状,论证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四个关键利益主体——政府、企业、科学共同体、族群。并结合不同利益主体的特征差异,剖析了少数民族历史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 文化遗产 张力 
中国侗族传统建筑研究综述被引量:13
《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101-109,共9页赵巧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10XTY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与管理研究"(09XJC790004)
针对中国侗族传统建筑研究成果丰富但缺乏系统梳理的状况,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分别梳理和概括了侗族传统建筑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对侗族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鼓楼、风雨桥、聚落和传统民居进行了细致的文献分析,并对现有研究的成果和存在...
关键词:侗族 鼓楼 风雨桥 聚落 
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被引量:8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2期84-87,共4页陈炜 杨曼华 
作者主持的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09XJC0004)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文章在剖析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论述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
关键词:西部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适宜性评价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张力调和:机制优化的视角被引量:5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1期165-169,共5页赵巧艳 闫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XTY0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XJC790004)联合资助
本文从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主体的特征差异入手,分析了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的张力矢量构成,然后借鉴政治科技张力调和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当前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机制缺陷的分析,提出在机制层引入有机委托——代理机制调和张力的观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张力 有机委托——代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