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KS004)

作品数:16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颜军孙大飞罗浩轩张莉王菁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岳论丛》《广西社会科学》《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马克思劳动异化逻辑财富唯物史观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占有”抑或“存在”:马克思对幸福主体生存样态的澄明
《天府新论》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颜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11CKS004)阶段性成果.
占有欲望不是人性的一般特征,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性的具体表现,把对对象的占有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源泉,是私有制社会的特征,占有与人发生联系的所有事物的欲望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产物。人的"占有"生存看似是人的主体力量...
关键词:“占有” “存在” 马克思 幸福 主体生存 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1-15,共5页颜军 周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KS004)
马克思的思想内容丰富宽广、阐释深刻,不仅有丰富的劳动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思想。马克思在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休闲思想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休闲思想。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是休闲的现实基础,劳...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思想 劳动 自由时间 全面发展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其价值意蕴被引量:3
《东岳论丛》2017年第11期47-52,共6页颜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CKS004)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异化批判逻辑。马克思对异化的阐释既蕴含了马克思对人与幸福本质疏离的深刻批判,也蕴含有马克思对幸福社会图景的启蒙性建构。异化概念成为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起点,资本主义社会中...
关键词:幸福社会图景 异化批判逻辑 价值意蕴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叙述范式
《理论学刊》2017年第2期95-103,共9页颜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1CKS004)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叙述范式既是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系统、全面解读马克思幸福思想的重要手段。马克思幸福思想有其特有的叙述范式,具体表现为:在叙述理路上,将哲学思辨性叙述敞显本质与事实性叙述旨归现实相结合;在叙述...
关键词:马克思幸福思想 叙述理路 叙述向度 叙述方式 
误读与回应: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被引量:1
《创新》2016年第3期29-38,共10页罗浩轩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CKS004)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以西方转型经济学为指导的经济转型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西方转型经济学还完全忽视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误读"了当代中国的经济转型目标、方式和绩效。相较于西方转型经济学狭窄的历史视野...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转型思想 西方转型经济学 中国经济转型 话语体系 
马克思幸福思想:从虚幻到现实的超越被引量:3
《理论探索》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颜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CKS004);负责人颜军
在宗教的批判逻辑中,马克思实现了幸福主体从神到人的超越,幸福场域从彼岸世界到现实生活世界的超越,幸福实现手段从神的救赎到人的实践活动的超越。马克思幸福思想彰显了其作为一种积极的行动哲学的全部价值旨趣,即现实的人是获得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 幸福思想 幸福主体 幸福场域 幸福实现手段 
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的哲学意蕴被引量:18
《理论学刊》2014年第5期63-68,共6页颜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CKS004)的阶段性成果;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创新计划"资助
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劳动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体现价值旨趣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劳动思想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于幸福的深刻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幸福内涵。"劳动是生命的乐趣"是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主旨,当然,劳动要成为生命的乐趣...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 幸福 异化 
现实的深层追问:整体视野中的唯物史观
《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孙大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1CKS004
只有从理论的整体视野入手,才能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观。从理论的整体视野看,唯物史观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还应注重理论的理论前提部分。这种整体视野中的唯物史观,既是对社会发展现实挑战的应对,也是唯物史观的原本之义,更...
关键词:唯物史观 整体视野 现实拷问 前提追寻 
理论的前提反思:唯物史观生态视阈开启的哲学审视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64-67,共4页孙大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KS004)
唯物史观要想走出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挑战的认识困境,就要把基本规律的认识同理论前提反思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以追求普遍性规律和理论前提反思有机结合的一种哲学认识模式。这种哲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保持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实践指导地位...
关键词:理论 前提反思 唯物史观 生态视阈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逻辑被引量:7
《理论探索》2013年第6期10-14,共5页颜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CKS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BK1207047);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颜军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主体间存在、人的平等性存在以及人的社会性存在三方面论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思想,揭示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三重逻辑,即主体逻辑、道德逻辑和发生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个人都是在主体间...
关键词:个人幸福 社会 主体逻辑 道德逻辑 发生逻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