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05)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桂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求索》《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互文性戏拟《三国志演义》四大奇书《水浒传》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毛氏父子对《三国志演义》的“比类而观”及其“重复”理论的现代意义被引量:2
《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173-181,共9页李桂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传统小说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NCET-12-0905)的阶段性成果
毛纶、毛宗岗父子凭着"比类而观"对《三国志演义》之"重复"叙事进行了较全面的识辨和阐释,提出了"相反而相因""不相反而相因""相类而相因""不相类而相因"等相互关联的形态,我们可将其归纳为"相类而相似""相类而相异""相类而相反"三种。...
关键词:比类而观 类似 重复 结构之妙 叙事理论 镜照 
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被引量:4
《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8期137-146,2,共10页李桂奎 
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905)
如同"阐释学""叙事学"等理论体系基本实现了中西相互镜照融通一样,"互文性"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也早已有所潜滋暗长,拥有与西方相关理论相呼应的潜质。30多年来,人们通过不断地译介、评说、应用以及"比较研究",使这一理论在中国落地生...
关键词:互文性 中西融通 仿拟 悖论特质 比较研究 
从《水浒传》的“互文性”看其“经典性”被引量:5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70-78,112,共9页李桂奎 
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传统小说"互文性"研究(NCET-12-0905)研究成果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的情况来看,《...
关键词:《水浒传》 互文性 经典性 戏拟 派生 
《金瓶梅》与“三言”之“互文性”及相关悬疑破解被引量:2
《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1期15-30,共16页李桂奎 
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905)阶段成果
《金瓶梅》与"三言"大致是同生共长于明末同一历史时空的两种世态人情小说,彼此之间存在着选材影响和文本渗透等问题。我们在讨论二者之文本关联时不宜过于拘泥于以刊刻时间先后论定谁影响谁或谁不可能影响谁。通过诸多相似雷同的文段...
关键词:互文性 冯梦龙 共时视角 抄引 悬疑破解 
中国古典小说“互文性”三维审视被引量:4
《求索》2015年第11期109-114,共6页李桂奎 
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905)
在中西融通的"互文性"理论视野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不妨从三个维度展开:其一,从"互文"之"道"维度看,"四大奇书"等经典小说与《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书之间,以及《水浒传》与《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之间存在"互文性"转换,这...
关键词:互文性 文本 道与术 拟与犯 熟悉化 审美效果 
论《三国志演义》之行文“重复”及其叙事效果被引量:2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82-93,共12页李桂奎 
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905)
《三国志演义》不仅与秦汉以来的史传文学发生先后文本互涉,而且还在其文本内部形成难以计数的大量"重复"。这些纷呈迭现的行文"重复",大略可分为言语、修辞格等层面的"叙述用语重复"和事件或场景等层面的"所叙故事重复"两种形态。前者...
关键词:重复 修辞功能 前伏后应 旧事重提 衍生意蕴 “熟悉化”审美 
从共时视角看“四大奇书”之互文性——兼谈其对文学史写作的启示被引量:1
《学术月刊》2013年第10期110-117,共8页李桂奎 
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小说互文叙事研究"(NCET-12-0905)的阶段性成果
在文本生成与传播过程中,被统称为明代"四大奇书"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部经典小说长期处于彼此互文状态。对这种彼此互文,以往人们大多从历时态视角纵观其"影响"、"变迁"或"演进"等问题,在注重它...
关键词:“四大奇书” 互文性 历时性 共时性 
论“四大奇书”之双向“互文”及其文本意义被引量: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159-167,176,共9页李桂奎 
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905)
在文本传播与定型过程中,《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部经典小说之间长期处于双向"互文"状态。这种兼具"历时态"与"共时态"的"互文"基于并趋同于一个以"笔端变化,跌宕波澜"为基本内涵的"奇"字。围绕这个"奇...
关键词:互文 历时态 共时态 文本比勘 戏拟 文本效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