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182)

作品数:10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安全陶少华余仙桥熊晓辉秦中应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铜仁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铜仁学院学报》《三峡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少数民族形象遮蔽民族地区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黔江后河戏的演变与传承探讨
《三峡论坛》2020年第1期97-101,共5页陈迎春 余继平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重庆市民协文艺扶持项目“重庆民俗志研究”(MX19WYZ018)
黔江后河戏是一种地方戏,该戏由湖南南戏、湖北汉剧、川剧、昆山腔与黔江当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新的剧种,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萌芽、初步形成、正式形成、兴盛、衰落、恢复重建等几个阶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认识...
关键词:后河戏 演变 传承 
湘西凤凰拉豪村食物文化特征以及礼物流动被引量:1
《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105-109,共5页袁娅琴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
湘西凤凰县的拉豪村是一个具有移民历史的村寨。拉豪村内的食物文化表现出文化交融特点。与此同时,拉豪村将食物作为礼物进行流动,可以窥见关系网络的培养与维持。
关键词:拉豪 食物 特征 礼物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45-50,共6页余继平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
从其特征与价值、问题与保护及开发三方面对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研究存在研究关注点不均匀、研究成果不够多元化、研究事项不够深入等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武陵地区非物质...
关键词:武陵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综述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探究——基于武陵地区的考察被引量:2
《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51-54,共4页张亦嘉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武陵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传媒化的道路。新媒体虽然凭借传播形式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交流,但亦导致其出现异化与同质化的现象。新媒体视野下,为了促...
关键词:武陵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 传播 
传承人的视角:重庆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被引量:4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余继平 余仙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族群互动与乌江流域乡村戏剧研究"(16YJAZH077)
通过对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彭水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政府提供经济资助,公益性组织或个人对非遗传承人提供帮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发展困境 彭水 
土家族社区教育的文艺载体及其实践被引量:1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第8期43-46,共4页秦中应 刘安全 
国家民委项目(GM-2009-71);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2YJAZH182)
近几十年来,土家族社区在社区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其社区教育以成人农校为基础,强化了农技、扫盲、法律和计划生育等经济性和政策性教育,而土家族社区传统文化的教育总体上呈现出式微趋势。土家族民...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区教育 文艺载体 土家族 
试论辰河高腔的唱词结构与曲调被引量:2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15-19,共5页熊晓辉 
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12YJA760075);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
辰河高腔唱词主要以长短句式的词曲体形式为主,但有的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有的采用格律比较整齐的七字句或十字句的变文体,还有一部分采用的是古代词牌的形式等。辰河高腔唱词比较固定,每句唱词都十分注重其与声腔的关系,讲究"字正腔圆"...
关键词:辰河高腔 唱腔 唱词 曲牌 曲调 
旅游语境中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三峡论坛》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刘安全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AZH182)
挖掘和利用好具有乡土本色的人力资源投身于乡村旅游开发之中是最根本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和缓解乡村旅游扶贫中乡土性淡化和社区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恩施州旅游扶贫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进行"RMP模式"分析,将其作为一种类型...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力资源 旅游扶贫 恩施州 
土家族闹灵的民俗意蕴:场域与仪式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24-29,共6页刘安全 
国家民委项目"少数民族文化中团结和谐思想及其在当今的应用研究"(项目号:GM-2009-71);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项目号:12YJAZH182);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项目号:WLYF2012013)的研究成果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
关键词:土家族闹灵 场域 仪式 民俗 
破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地形象遮蔽功能的研究——以渝怀铁路为例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42-145,共4页陶少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项目"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研究--以恩施州为例"(CSY10007)阶段性成果
我国广大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地之间的形象遮蔽现象比较常见,破解民族地区的旅游地形象遮蔽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渝怀铁路为例,分析了渝怀铁路沿线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的...
关键词:西部 民族地区 形象遮蔽 渝怀铁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