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39)

作品数:9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饶龙隼李祥耀江立员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宜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评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学遗产》《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更多>>
相关主题:文学活动元末明初雅正明初吴中文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解困皇明文治及明初文学境遇被引量:1
《文学与文化》201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饶龙隼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编号07BZW039)的阶段性成果
宋南渡偏安江左,文化重心移居东南。此一格局延续至元代,而蒙元文化政策不力,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因使文化重心遗落东南。这当然乖违大一统之义,实埋下元祚命短的根源。如何匡复大一统之义,如何整合士气与人心,就成极艰巨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重心 偏居东南 文学侍御 皇明文治 另类儒学 雅正文学 杨士奇 
元末明初江西十才子论考被引量: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48-55,共8页江立员 饶龙隼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编号:07BZW039)
西昌族群的核心,是"南唐故家"。出于对家族来源的永久追忆,南唐故家有外向的文化心理。尽管得天独厚的居息环境,使故家旧族成员无慕外累;但这种自足的生态,并不导致自我封闭。而西昌便利的水陆交通,也为居民出行提供条件。只要交通无阻...
关键词:南唐故家 江西十才子 动态组合 刘崧 西江派 雅正标宗 
明初台阁体的生成及泛衍被引量: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22-128,共7页饶龙隼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项目编号:07BZW039)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洪武朝君臣关系未谐,加上各地文人群倾轧消长,缔造文治鼎盛的愿望暂时被悬置,而为西昌雅正文学生长让出空间。及至朱棣"靖难"成功,杨士奇等江右文人入阁。他们以西昌儒术的适应性,逐步获取数代皇权的信任,终至形成君臣相得的局面,...
关键词:西昌雅正文学 江右文脉 馆阁文学 台阁体 
接引地方文学的生机活力——西昌雅正文学的生长历程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69-80,共12页饶龙隼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编号07BZW039)的阶段成果
西昌雅正文学特质之凝定,形成理道与性情并重的结构,因使此方文学传统更具优越性,不仅内藏强盛的生长力,而且外延普广的适应性。适当元末政化不通、兵燹离乱之际,此方文士能够避居一隅,诗酒酬唱,而呈现西昌文事的空前繁荣,出现十名贤等...
关键词:地方文学 西昌 雅正 生长 文学特质 文学传统 文学交流 文学活动 
中国文学制度论被引量:12
《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5-17,共13页饶龙隼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07BZW039);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渡江--元明易代的文化选择与文学通变之路>(200902220)的基础理论支持性成果
中国固有的"制度"用语,更能涵容文学活动诸层面。兹所谓制度,就是事物自身的规定性。其义遗存于古老的《周易·节》中。而文学制度,就是文学活动的节,出自中国文学制度的观念,文学活动实质上就是节文,亦即节以制度而修饰以文。援据这个...
关键词:文学制度 中国 文学活动 心理内涵 “制度” 艺术哲学 实用主义 物自身 
杨循吉诗学思想初论
《作家》2009年第16期122-123,共2页李祥耀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与文学走向研究》(批准号07BZW039)中期阶段性成果
杨循吉前期的诗学思想既传统又叛逆,他主张全面师法盛唐、晚唐及宋代诗歌,其诗学体系将"法"、"情"、"境"三者并提,反对模拟,反对泥古。其后期诗学思想发生重要转变,主张创作应当一任性情,不拘格律与体裁,不为古人古法所限,对传统诗学体...
关键词:杨循吉 诗学思想 
论明中期吴中文学的集体自守性被引量:1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第4期124-126,共3页李祥耀 
2007年度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与文学走向研究>(批准号07BZW039)中期阶段性成果
明初以来,吴中文学遭受政府打击,个性张扬的特征逐渐消失。至明中,吴中文学渐趋复兴,为抵抗其他地域文学,振兴吴中文学,吴中作家相互吹捧,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集体自守倾向。这使得一些作家的文学成就被片面夸大,而吴中作家内部则十分团结...
关键词:明中期 吴中 集体自守性 
明代吴中文学的发展轨迹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7期161-163,共3页李祥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W039)
明初,吴中文学因个性张扬而游离于文学主流之外,因而遭受政治打压,陷入全面萧条。此后较长一段时期,吴中文学经历过一个潜长过程,之后又逐渐复苏。至明中期,为振兴吴中地区的文学,吴中文人掀起"古文辞"运动。虽然"古文辞"运动最终走向失...
关键词:明代 吴中文学 “古文辞” 
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择主心态之变衍及思想根源被引量:11
《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73-79,共7页饶龙隼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编号07BZW039)的阶段成果。
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普遍抱持择主心态。他们想象朱元璋是"明主",而朱元璋为得其忠力,也甘愿从善如流因而形成逢遇明主、君臣相得的假象,掩饰着人主的威严与猜忌。这反使宋濂辈宠遇愈隆,而畏惧愈深。他们只能身困朝廷,而心系乡园,寻求些许...
关键词:浙东文人 择主心态 浙东“正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