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JYC751127)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振谦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宗教学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道教诗学视阈《黄庭经》艳情唐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道教内丹养生与北宋诗人心态被引量:1
《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172-177,共6页张振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道教与诗歌"(12FZW03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1JJD750009)子项目"道教与宋金元文艺思想";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教文化与宋诗研究"(10JYC7511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唐宋文人与道教六经"(13JNQN014);暨南大学引进人才配套项目"道教与宋代文学"(5062507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道教内丹养生在北宋文人士大夫间的盛行,使一些诗人的心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主体、闲适、自娱为特征的心态,这种心态流露于作品中,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诗歌风貌。面对人生挫折,北宋诗人往往受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影响,高扬主体精...
关键词:道教 内丹养生 诗人心态 
论唐宋游仙词被引量:3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86-91,共6页张振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道教文化与宋诗研究"(10JYC751127);广东省"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道教与宋诗研究"(GD10YZW03);暨南大学引进人才配套项目:"道教与宋代文学"(50625071)
游仙词是唐宋时期道教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古代诗歌中游仙传统,尤其是中晚唐艳情游仙诗的延续和发展,又与词体功能的扩展相关。唐宋游仙词创作较为繁荣,大致经历了一个形成、成熟到繁荣的过程,其创作特点也由艳情化游仙发展为以梦游仙...
关键词:唐宋游仙词 道教文化 艳情化 梦游仙 
宋代诗学视阈内的“健”范畴
《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张振谦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道教文化与宋诗研究"(项目号:10JYC751127);广东省"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道教与宋诗研究"(项目号:GD10YZW03)的阶段性成果
"健"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出现于汉魏时期,自钟嵘《诗品》开始,原本专论文章的"健"被引入诗歌批评中。至宋代,"健"成为诗学常用术语和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其诗学意义在宋代得到了集中诠释。以"健"论诗显示了宋人诗文相通的文学观念,是"以文...
关键词:宋代诗学 “健”范畴 “以文为诗” 
唐宋文人对《黄庭经》的接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06-113,163,共8页张振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教文化与宋诗研究>(批准号:10JYC751127);广东省"十一五"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道教与宋诗研究>(批准号:GD10YZW03)
《黄庭经》是一部在唐宋文人中广泛流传的道教经典。中唐以前,该经主要以临摹法帖形式在文人书法家中传播。此后,《黄庭经》得到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普遍接受。他们不仅诵读、抄写、注解《黄庭经》,借鉴其养生思想和炼养方法,心态受其濡染...
关键词:《黄庭经》 唐宋文人 内丹养生 黄庭换鹅 
“夺胎换骨”诗法的道教术语渊源被引量:2
《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147-151,共5页张振谦 
本人主持的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教文化与宋诗研究"(项目号:10JYC751127);广东省"十一五"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项目号:GD10YZW03)的阶段性成果
"夺胎换骨"是宋代重要的诗学术语,与道教内丹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晚唐五代道士吕洞宾最早提及"夺胎换骨"之语,宋代黄庭坚将之用于诗歌批评中,遂形成"夺胎换骨"诗法。黄庭坚提出的"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诗论也源于道教内丹术,与"夺...
关键词:夺胎换骨 道教内丹学 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 学诗如学仙 时至骨自换 
八仙早期成员徐神翁信仰考述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3期16-21,共6页张振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0JYC751127);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批准号:GD10YZW03)的阶段性成果
宋代民间道士徐守信,经过从师受道、道士和民间俗士附会、文人士大夫品题、帝王召见赐号等环节,神化为具有神异功能且被世人广泛信仰的"徐神翁"。徐神翁信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他写字、作诗占卜的崇信和对其画像的崇拜。徐神翁信仰...
关键词:道教 八仙 徐守信 徐神翁信仰 
论《黄庭经》对陆游的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27-131,共5页张振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10JYC7511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470944)
《黄庭经》是宋代颇为流行的道教经典之一。陆游与道教关系密切,道学修养深厚,《黄庭经》对其影响相当深刻。我们从陆游的诗文中发现,陆游对《黄庭经》是了解和熟悉的。从陆游的养生思想、生活心态、文学创作等方面也可看出《黄庭经》...
关键词:陆游 《黄庭经》 道教 内丹养生 
古代诗学视阈内的“野”范畴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张振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JYC7511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7094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GD10YZW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野"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先秦时期,儒家之"野"与"文"、"礼"相对,侧重人性伦理;庄子之"野"与自由、自然相通,强调质朴的自然形态。在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庄子之"野"开始运用于文学批评,成为诗学审美范畴。司空图《诗品》中...
关键词: 范畴 庄子 野意 疏野 
宋代文人“谪仙”称谓及其内涵论析被引量:2
《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147-151,共5页张振谦 
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道教文化与宋诗研究"(10JYC751127);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00470944);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GD10YZW03)阶段性成果之一
"谪仙"称谓缘自道教神仙观念,这一称谓因用于李白而具有了诗人意义。宋代文人广泛借用"谪仙"称谓,这与他们的道教信仰、诗才学识以及对李白的崇拜有关。狂傲、贬谪和诗才是宋代文人对"谪仙"概念基本内涵的确认。"谪仙"因此也成为宋代诗...
关键词:宋代文人 “谪仙” 道教 李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