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880010)

作品数:27被引量:8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海峰宋巧燕冯建民程伟李兵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学教育科学》《中国考试》《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科举清代科举考试科举制科举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举申遗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被引量:3
《中国考试》2017年第9期53-64,共12页冯用军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项目编号:13JJD880010)的研究成果
科举遗产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人类大成智慧和文明结晶。科举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参与规模最大、关联范围最广、公平性最佳、风险系数最高和盖棺定论最难的人才铨选系统。在透析科举申遗的重大时代背景下,分析备...
关键词:科举制度 文化遗产 科举申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论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被引量: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32-141,共10页张亚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13JJD880010)阶段性成果
创立于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既有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也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源。从古代思想文化演进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先秦尚贤思想、大一统观念、"至公"理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
关键词:科举考试 文化渊源 尚贤思想 “大一统”观念 至公理念 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 
清代河南乡试的供应状况及其特点被引量:1
《清史论丛》2017年第1期168-184,共17页程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13JJD880010)的阶段性成果
物资供应是乡试活动顺利开展和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乡试供应状况不仅影响乡试经费的使用效率,甚至对人才考选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乡试供应主要包括饮食和用具两个方面。本研究通过对清代河南乡试闱中不同等级人员的饮食,以及所用...
关键词:清代 河南 乡试供应 
清代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管理制度探析被引量:4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75-83,共9页程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13JJD880010)
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对科举考试意义重大。清代科举经费名目繁多,科场供应事务纷杂。为了有效管理,清廷对科举经费制定了相应的核销、监管、稽查和处罚制度,并要求厉行节省,因时投入;对科场供应要求由专门机构与人员负责,妥善保管所供物...
关键词:清代 科举经费 科场供应 管理制度 
科举申遗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被引量:1
《教育与考试》2016年第4期11-20,共10页冯用军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项目编号:13JJD880010)之研究成果
封建中国主体是科举中国,科举文化遗产是科举遗产的轴心,更是中华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一部中国史核心桥段是科举史、一部中国文化史核心桥段是科举文化史。从历史贡献和国际影响而言,科举延续1300余年,堪称中华第一大发明;1905年,...
关键词:科举 文化遗产 科举文化 申遗 国家抡才大典 
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18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9,共9页刘海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13JJD880010)
唐宋两代放宽条件以附名榜尾的方式录取域外举子为宾贡进士,体现了中朝统治者怀柔远人的政策,对吸引外邦士人到中国来求学和应举、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都起过重要的作用。日本最早仿行科举,也是实行科举时间最短的国家。朝鲜王朝的科举...
关键词:科举 东亚 科举文化圈 宾贡 宾贡进士 
科举制的废止与科举学的兴起被引量:1
《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6期74-76,共3页刘海峰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13JJD880010)
在110年前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尽管科举制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但是其采用的考试选才办法要优于世卿世禄制和察举推荐制;"学而优则仕"原则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远比"学而劣则仕"...
关键词:推荐制 世卿世禄 选拔制度 光绪三十一年 现代中国 选才 考试管理 考试制度 学而优则仕 科举考试 
大众传播是科举学发展的应有之义被引量:2
《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6期77-79,共3页李兵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13JJD880010)
在110年前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尽管科举制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但是其采用的考试选才办法要优于世卿世禄制和察举推荐制;"学而优则仕"原则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远比"学而劣则仕"...
关键词:世卿世禄 现代中国 选拔制度 推荐制 选才 光绪三十一年 汀州府 科举考试 童试 刘春霖 
科场与人心:士子科举心理研究发微被引量:2
《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6期82-84,共3页刘亮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13JJD880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221035)
在110年前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尽管科举制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但是其采用的考试选才办法要优于世卿世禄制和察举推荐制;"学而优则仕"原则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远比"学而劣则仕"...
关键词:士子 心理研究 选才 世卿世禄 选拔制度 科举考试 发微 现代中国 推荐制 光绪三十一年 
清代八旗进士考论被引量: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57-167,172,共11页程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举通史"(项目编号:13JJD880010);中国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2010221035)
清代自顺治九年首次录取八旗进士,共有102科次八旗进士考试,取中八旗进士1408名。八旗进士在不同时段分布的不平衡性,不仅反映了清廷对八旗子弟参加科举之于其统治厉害关系认识的变化,同时也曲折反映出旗人生活境遇、社会地位、人口数量...
关键词:清代 八旗进士 旗分 族别 分布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