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JC201003)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裴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学研究》《中外文化与文论》更多>>
相关主题:道教环境美学文本山居美学特征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环境美学视阈下道教驭水实践的双重表述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135-139,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本文从环境美学角度考察道教驭水实践的双重表述。从宗教仪式到文学文本,道教驭水实践的表述重点经历了由人神关系、人人关系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和转变。论文通过透视这一套融现实目的、审美态度与道德精神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系统,旨在...
关键词:环境美学 道教 驭水实践 双重表述 
时间之美:以道教文本中的植物意象为中心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20年第3期174-178,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14JJD730004)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汉末道教产生以后,在古代植物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长生成仙的追求,形成了大量具有突出道教意味、反映道教永生梦想的植物意象。随后产生的植物服食技术,通过“使其特殊”的美学原则,在对自然时机的选择、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对植...
关键词:时间 道教文本 植物意象 
唐代重玄学派文艺美学思想述略——以成玄英、李荣为例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8年第4期62-66,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唐代道教重玄学派的重要代表成玄英、李荣以重玄思想注解老、庄,其论著中包含大量的文艺美学思想片断。本文从审美心态、言意之辨和文质观三个方面对二者散见的文艺美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重玄美学借助"空"观,发展了先秦道家美学思维...
关键词:唐代 重玄学派 文艺美学 
生命符号与仪式象征:论道教传统中的“水”元素被引量:3
《宗教学研究》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道教贵身重生,作为生命象征符号的"水"自始至终得到道教的尊崇。从饮水成仙到符水治病,再到各种仪式中水的运用,道教以水洁净身心、超度亡魂、表征神圣空间,水的多种功能充分体现了生命道教热爱生命、济世度人的特点。本文从水作为生命...
关键词:生命符号 仪式象征 道教传统 水元素 
“逍遥”与“无待”:从道家到道教的审美时空被引量:4
《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35-39,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14JJD730004)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道教延续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以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时间、空间的思考,并与其长生久视、飞升成仙的宗教目标联系起来,将对生命价值的追寻落实到对道的永恒探求之中。无论是"白日升天"还是"山林隐化",无论是缩地装天的道术还是文学瑰丽...
关键词:道家 道教 审美时空 
略论道教入山禁忌及其环境美学指向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1期120-124,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14JJD730004)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中国道教因其崇山的传统和入山修道的独特宗教诉求形成了特殊的入山禁忌,包括入山的时间、空间、行为禁忌等。道教入山禁忌以万物有灵观为认识论前提,体现了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独特审美体验,其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环境美学思想对...
关键词:道教 入山禁忌 环境美学 
略论道教“山居模式”的环境美学意义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在"道法自然"的核心美学原则指导下,道教发展出了自己的山居生活模式,营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社会、与自然相亲、天人合一、独具一格的理想环境。本文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山居模式的三重意义:首先,它象征着以"道"为最高标准的神圣...
关键词:道教 山居模式 环境美学 
疏离与认同:略论道教的“山居”模式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年第4期231-238,共8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KJC201003)资助
"山居"模式是道教重要的环境模式,隐山修炼更是道士的一种主动选择。作为道教自身的小传统,代表求仙、超脱、隐逸的山居模式与代表制度、规范、官方的城市宫观道教是疏离的。正是这种疏离,使真正的志道求仙者保存了道教之为道教的神圣性...
关键词:疏离 认同 “山居模式” 
从文化符号到环境美学:论道教视域下“山”的美学特征被引量:9
《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2期41-45,共5页李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在道教传统中,"山"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符号。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看,"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经验。本文以此对道教视域下的"山"意象进行梳理,尝试从"山"的三种环境美学特征:"清静"、"神秘"、"神圣"来揭示其宗教意义...
关键词:文化符号 环境美学 道教  
浅析道教文本中的“皂荚”意象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4期55-59,共5页李裴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阶段性成果
在道教仙传文学等文本中,"皂荚"意象屡屡出现。其内涵、指向是什么?其于道教有何独特意义?本文从道教的养生实践、成仙理想、济世传统等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尝试厘清一些被遮蔽的事实,揭示其中所隐藏的道教观念。
关键词:道教文本 皂荚 养生 成仙 济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