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U1209103)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本朝刘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汉论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更多>>
相关主题:当代文学概念化汉学家老舍现代汉语文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概念化与公式化:1950—1970年代文学的创作困境被引量:3
《江汉论坛》2016年第1期101-107,共7页王本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编号:11AZD064);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人选资助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培育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编号:SWU1209103)的阶段性成果
概念化和公式化曾是1950—1970年代文学创作的普遍现象。文学领导、文学批评家和作家积极提出解决概念化、公式化创作的药方,但并没有产生药到病除的效果,反而结痂越来越厚,乃至成了文学创作的顽症或者说困境。当代文学创作被置于既要...
关键词:概念化 公式化 当代文学 创作困境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以《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论”为例被引量:2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第6期29-33,共5页王本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11AZD064];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人选支助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培育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SWU1209103]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反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
关键词:传统教育 文化特性 话语方式 新国学 西方思想文化 刘半农 中国文学 吴趼人 钱玄同 山林文学 
白话之美的发现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13-120,共8页刘志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美’的观念的生成;演变及意义"(11YJC751053);项目负责人:刘志华;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SWU1209103);项目负责人:刘志华;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审美观念与社会历史关系研究"(SWU1209313);项目负责人:刘志华
五四新文学运动超越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关键是对白话之美的发现与体认,从美学上论证了白话文用之于新文学的正当性,解决了新文学至关重要的语言选择难题。进而根据白话文的特点,为早期新文学设定了真实、抒情、个性等审美尺度,更新了文学...
关键词:新文学运动 白话文运动 文白之争 文言文 民族共同语 
文学风格:茅盾当代文学批评的美学底线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5年第8期55-59,共5页王本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批准号:11AZD064);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人选资助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培育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批准号:SWU1209103)的阶段性成果
文学风格是茅盾当代文学批评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关键词。他将文学风格作为评判当代作家创作个性和艺术水准的价值尺度。在一个文学创作和批评日益概念化和公式化的时代,文学批评的风格尺度不但维护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和个性,也坚守...
关键词:文学风格 当代文学批评 当代作家 创作个性 文学创作 语言感受 赵树理 《山乡巨变》 《青春之歌》 风格论 
老舍与1950-1960年代文学的语言问题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4年第4期78-82,共5页王本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批准号:11AZD064);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人选支助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培育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批准号:SWU120910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当代文学语言饱受质疑和批评。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现在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的问题。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发展了一百多年,但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还没有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语言州”。海外汉学家顾彬也...
关键词:语言问题 文学语言 中国当代文学 现代汉语文学 老舍 文学发展 中国作家 汉学家 
“深入生活”:当代文学的价值建构与创作方式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2期39-48,共10页王本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11AZD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培育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SWU1209103)的阶段性成果
"深入生活"既是当代文学的创作理念,也是作家思想改造的重要形式,更是当代文学价值重建和文学政策的重要内容。"深入生活"也隐含着社会生活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有主体经验与生活现实的隔膜,写作对象对写作主体的挤压,特别是预先设定...
关键词:当代文学 深入生活 价值建构 创作方式 
胡适对“文学改良”的“革命”话语追述与修正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3年第6期30-35,共6页刘志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美’的观念的生成;演变及意义"(11YJC751053);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SWU1209103)
一些较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因对新文学早期文献缺乏历史还原与细读,从字面理解误认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所言的是文学"改良",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所言的才是文学"革命",并以此断定胡适改良主义之不彻底,肯定陈独秀首举文学"革...
关键词:《文学改良刍议》 “革命” 胡适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世纪80年代 《文学革命论》 话语 历史还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