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BAA090010)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于洪波尚云丽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社会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先贤中西人性论道德教育观公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仁”与“理”视阈下的道德教育——中西先贤人性论下的道德教育观比较被引量:1
《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33-39,共7页尚云丽 于洪波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BAA090010)
中国的先贤们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以"价值存在"为主的道德教育范式,人通过内在的道德奠基,外在的人伦纲常礼仪规范,以内省和自修为途径,达到德育目的:做仁爱的人。西方哲学家,用理性来概括人性,并由此推演出以"知...
关键词:人性   道德教育 
中西先贤人性论下的道德教育观比较研究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180-184,共5页尚云丽 于洪波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BAA090010)
人性,容纳着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人性论,是人之为人的资格的理论。中西先贤们对人性见解的迥异,致使中西方道德及道德教育构建在人性的较量中走向不同的方向与路径,为我们多角度理解道德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西先贤 人性论 道德 道德教育观 
由“君子”“小人”到“中民”“公民”被引量: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64-171,共8页于洪波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国家一般课题(BAA090010)
"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春秋晚期提出的一对评判道德善恶的人格原型。尽管这一原型被历代儒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含义,但是孔子所赋予它的基本内涵,诸如"性相近"的人性设定、"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外礼内仁"的道德自觉性、"士志于道"...
关键词:儒学 君子 小人 中民 公民 道德人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