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084)

作品数:10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汪树东郑恩玉欧阳澜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大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反现代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学是人学文学史教学中国现当代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超越残疾与苦难——论史铁生的反现代性书写
《中州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1-8,共8页汪树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整体研究”(10YJC751084)。
史铁生确立了超越精神立场,执着地探讨人性的有限性,关注人的生存困境、生存悖论,发掘人的超越可能,批判革命现代性的阶级论、身份论、理想主义和权力意志的合谋,对启蒙现代性的科学崇拜、理性崇拜、欲望化、主体论、进步论等核心因素...
关键词:史铁生 反现代性 革命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超越精神 
论穆旦诗歌的反现代性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第1期232-246,共15页欧阳澜 汪树东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84)阶段性成果
一穆旦诗歌的反现代性首先体现于他独特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从某种程度上看,穆旦诗歌几乎尽可能地抛弃了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意象美、意境美和典雅美,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何其芳的《预言》等诗歌还基本上是...
立足于道家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风范——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之一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16年第5期88-93,共6页汪树东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整体研究"(10YJC751084)的成果之一
就中国现代文学而言,道家传统依然绵绵不绝地延续着,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废名、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汪曾祺、贾平凹、阿城、张炜、迟子建等作家的精神血脉里就存在着颇为鲜明的道家印记。在他们的作品中,道家循环论对现代性进...
关键词:道家传统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反现代性 
“学衡派”的反现代性文化选择
《北方论丛》2016年第2期45-51,共7页汪树东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整体研究"(10YJC75108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中,"学衡派"是以文化保守主义身份,与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激进主义、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鼎足而立的,共同构成"五四"众声喧哗的文化景观。相对于前两者,"学衡派"确立了典型的反现代性文化选择立场。他...
关键词:“学衡派” 反现代性 文化保守主义 
当代文学的新疆体验书写被引量:2
《长江学术》2015年第2期80-89,共10页汪树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整体研究"(10YJC751084)
当代作家的新疆体验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闻捷、碧野、郭小川等人的新疆体验书写主要是对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性认同和对边疆风情的风景化展示。王蒙等人的新疆体验书写重在发掘支撑民间社会的生命温情,新边塞诗...
关键词:新疆体验书写 风景化 主体化 边疆精神 异质文化 
从生态批评视角重审西方漂流小说被引量:5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44-152,共9页汪树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整体研究"(10YJC751084);项目负责人:汪树东
从生态批评角度重新审视三部典型的西方漂流小说,可以看到: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存在明显的反生态书写,图尼埃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重在构筑人与大自然的主体间性,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则展示自然生命的平衡和救...
关键词:生态批评 漂流小说 《鲁滨孙漂流记》 《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人性的多维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
《戏剧艺术》2013年第4期66-74,96,共10页汪树东 
作者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整体研究>(批准号:10YJC751084)的部分成果
新时期以来,杨利民话剧在黑龙江乃至全国文坛上构筑了一道璀璨的风景线。恢宏昂扬的道德理想主义、地气弥漫的民间精神、饱满丰盈的诗意激情、浓郁醇厚的黑土特色,是他话剧的典型特征。杨利民话剧洋溢着较为独特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意...
关键词:杨利民 生命意识 主旋律 异化 民间 
从《木兰诗》到“木兰戏”--木兰故事演变系统研究被引量:5
《戏剧艺术》2013年第4期87-96,共10页 
在中国,关于木兰故事的演绎极为普遍,传统戏曲各剧种和影视剧的改编作品层出不穷。但从南北朝的《木兰诗》到之后的戏曲改编,中间发生了很大的嬗变,彼此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这不仅是因为改编者不同,还跟改编者的创作思想和时代背...
关键词:木兰故事 《木兰诗》 系统研究 博士研究生 演变 上海戏剧学院 博士论文 斯坦福大学 
“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被引量:7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157-160,共4页汪树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0YJC751084)成果之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当代文学课程对龙江代表作家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大学文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发人的灵性,促使人能够反思人生,培育人的精神自觉能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与此相关,文学是人学思想必须成为大学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非常遗憾的是,受到当今世俗化社会实用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的强势殖民...
关键词:文学是人学 去人学化 再人学化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被引量:3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927-932,共6页汪树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84)
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
关键词:生态意识 中国当代文学 生态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