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117)

作品数:15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堂会张新黄敏毕新伟张新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辑刊》《平顶山学院学报》《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抗战文化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自然灾害灾荒人性灾害文学废墟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废墟上的升华:汶川地震文学书写研究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248-254,共7页彭秀银 张堂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项目号12BZW117)阶段性成果
汶川地震文学体裁形式完备,主题内容复杂多样,风格多姿多彩,接续了感时忧国的传统情怀,有力地提振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汶川地震文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创作上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困境,一些作品较为清浅,缺乏深...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文学 审美救赎 写作伦理 文化创伤 
心灵废墟上的审美救赎——当代灾害文学创伤叙事考察被引量:8
《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167-175,共9页张堂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项目编号:12BZW117);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项目(BRA2017472)资助
当代文学对洪水、地震、"非典"等自然灾害作了较为全面的书写,对灾难给人类造成的心灵创伤作了深刻的揭示,具有鲜明的创伤叙事特征。灾害文学通过讲述创伤,重建受创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可以有效地转化并愈合创伤。当代灾害文学书写要...
关键词:当代文学 自然灾害 叙事 救赎 创伤 
饥饿中的人性拷问:杨显惠《夹边沟记事》
《郑州师范教育》2018年第2期71-74,共4页张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12BZW117)
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让我们重新思考那段苦难的历史。作者逼近历史真相,拷问扭曲灵魂的人性变态和人格异化,也写出了饥饿年代高贵的人性和苦难命运的忠贞爱情,从而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和精神冲击力。
关键词:杨显惠《夹边沟记事》 饥饿 人性 
论新世纪自然灾害文学书写与文化功能被引量:5
《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3期48-53,共6页张堂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W117)
随着新世纪文学对"非典"、雪灾、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书写的繁盛,"灾害文学"也随之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话语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灾害文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的产物,是以表现洪水、干旱、瘟疫、地震等自然灾害现象为主要内容并能够传...
关键词:新世纪 灾害文学 现实主义 悲剧与崇高 心理疗救 
“灾害与文学”研究范式刍议被引量: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黄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项目编号:12BZW117
新世纪以来的灾害文学创作热潮引发研究热点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灾害与文学"。这是一种将目光聚焦于自然灾害,也关注天灾与人祸的关系,强调文学反映功能的文学研究范式。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其自身存在诸如理论...
关键词:灾害与文学 文学理论 审美纬度缺失 研究范式 
历史、现实、寓言:当代文学自然灾害书写的三种维度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年第6期95-99,共5页张堂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12BZW117)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当代文学没有缺席,从历史、现实、寓言等维度进行了大量丰富地书写。当代自然灾害文学书写的意义与价值在于用文学形象去抚慰伤痛、疗救心灵的创伤,积极构建一种关于灾害的伤痕文化,警醒我们不要忘却曾经有过的苦难。
关键词:历史 现实 寓言 自然灾害 当代文学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饿少女的成长描写——以《平原上的歌谣》中的长玉为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112-115,共4页张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12BZW117)的阶段性成果
儿时的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饥饿的痛苦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磨炼。著名作家刘庆邦以自己的大姐为原型,在《平原上的歌谣》中精心塑造了长玉的形象。生长在农村的饥饿少女过早地学会了替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劳动使她更像成熟的女人,很快找...
关键词:长玉 自然灾害 成长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村妇女形象的描写——以《平原上的歌谣》中的魏月明为例
《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88-90,共3页张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12BZW117)
生于豫东平原上的著名作家刘庆邦,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三年自然灾害。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原上的歌谣》。小说主人公魏月明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广大农村妇女的缩影,作为一个普通的平凡女性,与饥饿进行顽强的抗争,乐善好施,急公好...
关键词:魏月明 自然灾害 农村妇女 自强 不屈 坚忍 抗争 
1959—1961年三年灾荒的文学书写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张堂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W117);中国博士后第六批特别资助(2013T60404)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文学对1959—1961年三年灾荒作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书写,1976年之前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书写;1976年之后,伴随国家拨乱反正的需要,对其展开了政治层面的反思,强调国家与历史的宏大叙事;民间视角的饥荒书写还原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知识...
关键词:三年自然灾害 当代小说 灾荒书写 文化记忆 
民国十八年灾荒的“究天人之际”之作——评张浩文的《绝秦书》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47-51,共5页张堂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当代文学书写研究"(编号:12BZW117);中国博士后第六批特别资助(编号:2013T60404)
张浩文的《绝秦书》以民国十八年的灾荒为背景,用纪实与虚构的方式去还原当时的灾害景象,对民国十八年西北大旱进行了"究天人之际"的追问。作品视野开阔,气势恢宏,用诗性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关键词:张浩文 《绝秦书》 民国十八年 灾荒 究天人之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