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11-44009)

作品数:7被引量:2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小荣张志鹏侯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学刊》《社会科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汉译佛典文体意象意境谢灵运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禅宗语录之“弄醜”——兼说戏剧角色“丑”的得名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9-85,共7页李小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06JA75011-44009)
在南宋《如净和尚语录》有关那吒的傀儡戏中,那吒表演者的扮相被称作"弄醜"。而"弄醜"之"醜",当指戏剧角色"丑"。此外,"弄醜"还可直接证明"丑"之得名,确实出于"醜"之省文。
关键词:《如净和尚语录》 弄醜 丑角 中国戏剧 
简论汉译佛典之“譬喻”文体被引量:5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65-73,共9页李小荣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6JA75011-44009);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07B082)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
关键词:汉译佛典 譬喻 文体表现 
汉译佛典之“论议经”及其影响被引量:4
《兰州学刊》2009年第8期1-7,30,共8页李小荣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06JA75011-44009);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2007B082)
作为汉译佛典十二部经之一的"论议经",其文体性质具有双重性:一曰动态性,既用于实际的论辩活动,又结合于具体的伎艺表演;二曰静态性,即形成了内容各异的经典文本。"论议经"东传中土之后,其影响之主要表现有三:一者深化了世人对"论"体的...
关键词:汉译佛典 论议经 文体表现 影响 
论“未曾有经”文体及其影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3期270-275,共6页李小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6JA75011-44009);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7B082)
"未曾有经"是汉译佛典中最重要的叙事文体之一,它在内容上以神通故事为主,旨在通过神奇叙事来彰显佛教伦理之善,并形成了特定的文本结构。这种文本结构以及相关的故事情节或类型,曾对中土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未曾有经 文体 神通故事 文本结构 
论僧人撰述与《文选》的传播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78-84,共7页李小荣 侯艳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6JA75011-44009);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7B082)
古代僧人的撰述中有不少地方是对《文选》及其注本的引用,通过初步排比、爬梳相关材料,可以发现这些僧人撰述既有助于《文选》的传播研究,也为中。
关键词:僧人撰述 《文选》 中印文学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体关系研究略谈被引量:4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166-169,共4页李小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译佛典文体及其影响研究>(06JA75011-4400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译佛典的文体学研究>(2007B082);福建师范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VF0021)
佛教文化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有二:一是佛典翻译,二是教义宣畅,由此产生了两类性质迥异的文体,即经典文体和应用文体。它们对中国古代文体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有的直接得名于佛典翻译,如偈、绝句与散文;有的得名于教义宣畅,如...
关键词:佛教文体 古代文学 文体关系 
净土观想与谢灵运山水意象及意境之关系略探被引量:13
《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179-184,共6页李小荣 张志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译佛典文体及其影响研究"(06JA75011-44009);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FJ)资助项目;福建师范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VF0021)
国际国内学界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佛教关系已经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这些探讨大都重视的是谢客山水作品中佛教思想内容的表现,而对影响的具体途径,如意象选择、意境建构等则语焉不详,表现出宏观把握多于微观分析的趋向。本文为微观研究方...
关键词:谢灵运 净土观想 山水文学 意象 意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