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典

作品数:147被引量:345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夏广兴董志翘朱冠明熊娟李小荣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译佛典中的印度盐药考
《西域研究》2025年第1期134-149,172,共17页季小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吠陀文献的译释及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235)的阶段性成果。
印度盐药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本文结合梵汉佛典、汉文正史、阿育吠陀经典及近代西方旅行者记录,考辨了汉译佛典中黑盐、赤盐、青盐、海盐、种生盐的所指,并比较了相关盐药在佛教医学和吠陀医学体系中的不同记载及对治。盐药知识进入汉...
关键词:盐药 丝绸之路 吠陀医学 梵语 
同词异译的文化隐史——以汉译佛典中“江”“河”的译例为中心
《文学与文化》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湛如 马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印度古典梵语文艺学重要文献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因地而异:北方称“河”,南方称“江”,偶有称“水”。然而,江与河的区别,是汉语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二者的不同,实导源于南北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构性演进。汉译佛典中,一条河流翻为“某江”还是“某河”,看似是因人而异...
关键词:汉译佛典 江河 翻译史 
汉译佛典特殊译音用字丛考
《古汉语研究》2025年第1期116-125,128,共11页韦良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文佛经字词关系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3&ZD311);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一般项目“早期中医文献发生与流传背景下出土简帛医书用字比较研究”(SM202310025003);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项目“出土简帛医经类文献用字习惯研究与数据库建设”(CTWX2304)。
文章对汉译佛典中使用的4个人旁字和15个切身字等19个特殊译音用字进行考释,结合梵汉对音材料以及对音规律,详细考察其记音职能、字际关系和形体正讹。以期为佛典文献的理解和校勘、字典编纂以及汉字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译佛经 音译 切身字 
从语言到观念:“师父”一词的来源和影响
《汉字汉语研究》2024年第4期3-15,124,共14页朱冠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20&ZD304)的阶段性成果。
古代中国的观念中“师”与“父”是并立的两个概念,东汉以前的汉语中没有“师父”一词。古代印度的观念中“师同于父”,且“师”是更崇高的“父”,因此东汉以后的汉译佛典中,来自印度或西域的译师通过同义复合的方法创造了“师父”一词...
关键词:师父 汉译佛典 摩奴法论 观念 
汉译佛典名相翻译的哲学前见
《文史哲》2024年第5期24-27,5,165,共6页王颂 
我谈的话题关于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对佛教经典翻译的研究我们已有很多,学者们都提到佛典汉译是人类文化迁移史上的壮举、一项大工程,积累了很多历史经验。既往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如译场制度、翻译原则等,我的研究角度略微有...
关键词:文化迁移 翻译原则 汉译佛典 经典翻译 佛教词汇 译场 现代汉语 佛教哲学 
汉译佛典中多音节同义复用形式的来源及最终双音化选择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董志翘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古汉语虚词研究及中古汉语虚词词典编撰”(项目编号:18AYY020)。
汉语中多音节(三音节以上)同义复用形式的起源很早,在上古中土文献中就已出现,但比较罕见。而到了中古时期的汉译佛典中,此类现象却陡然增多。从精确表义(单音多义词,与一个具有同一义位的单音词并列复用,以突显其共同的义位)这一角度而...
关键词:汉译佛典 多音节 同义复用 来源 双音化 选择 
《佛说地藏菩萨经》文本的演变与地藏地狱救苦神格的中国化
《法音》2024年第6期49-57,共9页王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文大藏经未收宋元明清佛教仪式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36);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山西民间信仰空间研究:以碑刻资料为中心”(2020W254)阶段性成果。
《佛说地藏菩萨经》是一部杂地藏信仰、西方净土信仰、地狱审判观念等为一体的中国本土撰述佛经,古代藏经及现存经录未载,《大正藏》第85卷古逸疑伪部首次著录。经文篇幅短小,两三百字或七八百字不等,主要宣扬地藏菩萨常居地狱救苦、监...
关键词:地藏信仰 《大正藏》 西方净土信仰 地藏菩萨 汉译佛典 中国化 地狱 
关于汉译佛典音译词的讨论--以慧琳《一切经音义》所收音译词为考察对象
《语言学论丛》2024年第1期26-43,共18页胡敕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上古汉语语义知识库的历史语法与词汇研究”(18JD74000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慧琳《一切经音义》所收音译词材料为考察对象,对汉译佛典中音译词的来源、选择音译的理由、音译词的差别、音译词的用字等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本文亦证实《慧琳音义》中所反映的选择音译的理由正是玄奘“五不翻”...
关键词:音译词 慧琳音义 玄类“五不翻” 汉译佛典 
汉译佛典中“强项”及其相关形式考辨
《中国语文》2023年第6期736-743,768,共9页嵇华烨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早期汉译佛经词汇异文研究》(20NDQN254YB);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古专类文献词汇研究——以道经、佛典、史书为中心”(20JJD740002)资助。
中土文献“强项”义为刚正不屈。汉译佛典也有“强项”一词,其读音及词形与中土文献一致,但词义与中土文献相差甚远。汉译佛典“强项”有愚痴、傲慢两个含义。在同步构词规律下,同“项”具有相关性的“额”“颜”与“强”组合,构成“强...
关键词:强项 强额 强颜 项佷 
汉至南北朝汉译佛典中的“形相”审美观念
《中国美学》2023年第2期135-147,共13页田淑晶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译佛典中的文艺理论文献整理与研究”(23BZW024)阶段性成果。
佛教分中外,汉译佛典是史上外来佛教观念的重要载体。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译佛典中的形相可分为世界之相、人之相和美术之相。关于世界形相审美,观念和实践当中皆否弃审美活动,但美本身并没有被否定,对世俗世界美物美相的否定和对理想世界...
关键词:汉至南北朝 汉译佛典 形相审美 外来佛教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