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YSX001)

作品数:22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崔天剑陶思炎凌继尧沈亚丹章旭清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民族艺术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艺术学民俗艺术艺术学思想艺术学研究图式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数据时代扁平化设计趋势研究被引量:20
《创意与设计》2014年第3期16-20,共5页崔天剑 徐碧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A760006);东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GKT13-1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10YSX001)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交互界面设计中对其设计范围、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提出了扁平化设计在大数据时代所具备的迥然于拟物化设计的创新特征与方法,包括抽象而细致的设计编排、明丽而丰富的配色体系以及基于科...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交互界面 扁平化设计 创新趋势 
现代设计的形式意味被引量:8
《艺术百家》2013年第4期178-180,共3页崔天剑 
东南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KYD20110008)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艺术学研究"(项目编号:10YSX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生存形式,无疑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设计的特征进行正确认识和全面辨析,是进行有效设计的前提,也是现代设计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阐述现代设计在物质、活动和观念等层面的形式的特殊意味,对现代设...
关键词:现代设计 特征 形式意味 审美 辨析 目的性 整合性 先进性 
趣:艺术生命之元素——从严羽的“兴趣”说到袁宏道的“真趣”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86-89,133,共4页姜耕玉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10YSX001)成果之一
趣,不单单是艺术构成中的审美形态,同时又是艺术生命的元素。如果说严羽的"兴趣"说还侧重于诗的意境中所体现的形上的审美趣味,这与神韵、灵境相融通,不能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那么至明代,袁宏道对"趣"的独到描述,则把趣视为童心、性灵...
关键词:童子之趣 返归 自由 性灵 
汉画伏羲女娲图像艺术学研究被引量:3
《艺术百家》2012年第4期201-204,173,共5页程万里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俗艺术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60016)阶段性成果;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俗艺术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0YSB0011)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艺术学研究"(项目编号:10YSX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伏羲和女娲两位古神在民间风俗活动中被长久地保存下来,被看成是创世之神和始祖之神,对人类活动产生过无与伦比的影响。在汉画中,伏羲女娲图像频繁出现,呈现出独特的规律性,蕴涵了丰富的艺术内涵,更隐藏着深层的社会意识形态。伏羲、女...
关键词:绘画艺术 民俗艺术 伏羲女娲 艺术类型 图像意义 艺术学方法 社会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四象观念研究被引量:4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201-206,共6页程万里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俗艺术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6001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俗艺术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0YSB001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艺术学研究”(项目编号:10YSX001)的阶段性成果
四象是中国传统识星体系的物化形式,作为"宇宙形态"的思维理念的典型代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四象体系的内涵在时间的长河中会产生融合和嬗变,最终确定为由五种动物组成的四组灵物。它们分别具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以及代表四个不同的方...
关键词:四象 星象 时空 图式 
越南百年电影事业回顾(19世纪末—21世纪初)被引量:1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2期107-111,共5页章旭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亚洲新电影的民族主体性研究"(09YJC76001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艺术学研究"(10YSX001)
越南电影事业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它于19世纪末在法属殖民地背景下发端,在抗法抗美战争中艰难成长,此间纪录片和故事片成就突出,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影响。进入革新建设时期,文化环境宽松,越南电影秉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向市场化、多元...
关键词:越南电影 历史 国际化 
留学背景与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构
《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6期118-123,共6页吴衍发 
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10YSX001)成果之一
"五四"前后,一批具有留学背景的中国学者,如宗白华、马采、滕固、邓以蛰等人,在研究中国艺术时能够援西入中,中西融通,以西方科学精神来审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关于艺术学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学科构架、研究方法和艺术...
关键词:留学背景 艺术学 学科建构 中西融通 
新诗“竹节式”结构的诗路探寻被引量:3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55-60,共6页刘剑 周帆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艺术学研究"(10YSX001);项目负责人:凌继尧
竹节式结构特征指汉语字词序列的组接仿佛"竹节"排列,规定了汉语诗化的节奏和音韵。中国古典诗歌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以古代汉语单音节为主的竹节结构,形成了一套臻于严密的诗的"律令"。五四白话文运动以破坏这个诗性结构为代价促成了新诗...
关键词:竹节式结构 节奏 音韵 新诗 音节 
《周易》的艺术学思想被引量: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77-81,127,共5页凌继尧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10YSX001)成果之一
《周易》最重要的艺术学思想是关于象的论述:"观物取象","观象制器","立象以尽意",此外,则是关于阴阳的学说。《周易》和《老子》一起,为中国艺术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周易》 艺术学  
论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被引量:5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82-86,127,共5页陶思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民俗艺术学研究"(09BA01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民俗艺术经典研究"(10YSX001)成果之一
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多层拓展和相关学术理论的不断深化,以及实践领域所提供的发展经验。艺术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民俗艺术"概念的重倡、"民俗艺术"研究方法的探索、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从理...
关键词:民俗艺术学 理论 实践 体系形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