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D041)

作品数:15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夏滟洲李芸张振涛黄勃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音乐学院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音乐文化研究》《兰台世界(下旬)》《艺术探索》《音乐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伎乐乐人社会身份乐工中古时期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古时期的建康:汉魏西晋音乐文化直系继承与创新中心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5-18,共14页夏滟洲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11BD041)。
中古时期,由于动乱造成南迁人口迁徙与中原乐工迁移聚合建康,南地音乐文化面貌得以改观与提升,中古伎乐得以转型与新生。以建康为中心形成的全国性音乐文化基地,在特殊政治格局、民族形势和背景下,延续了汉晋音乐文化传统,重新完善了与...
关键词:中古时期 建康 乐工 伎乐 
中古乐工围绕平城的流动迁移与聚合地理文化证
《艺术探索》2019年第6期96-107,共12页夏滟洲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11BD041)
中古时期的平城,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都城所在。北魏在向汉地制度靠拢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传统走向,为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打下了制度化基础。在中古混乱的局面下,北魏广纳中原乐工于平城,大力推行改革,使自身音乐文...
关键词:中古时期 平城 乐工 胡俗乐 
中古时期的凉州:中原与西域乐工迁移聚合的大都会被引量:1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38-48,共11页夏滟洲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批准号:11BD041
中古时期的凉州,地理位置独特,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是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交汇的大都会。随着动乱造成的中原乐工的流动迁移与聚合,以凉州为中心完成了以其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技艺的传承,产生了丰富的音乐品类,既为隋唐多部伎提供了丰富的...
关键词:中古时期 凉州 乐工 伎乐 
城市与音乐:中古时期发生在洛阳的乐工流动迁移与聚合
《音乐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24-36,共13页夏滟洲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编号:11BD041)的阶段性成果
中古时期的凉州,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交汇的大都会。随着动乱造成的中原乐工的流动迁移与聚合,以凉州为中心完成了其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技艺的传承,产生了丰富的音乐品类,既为隋唐多部伎提供了丰富的音...
关键词:中古时期 凉州 乐工 伎乐 
唐代伎乐的守成与新变被引量:2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51-62,共12页夏滟洲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编号:11BD041)阶段性成果
唐代宫廷音乐中,多部伎的形成与运用,有其深刻的政治社会背景。从唐初对九部乐的改订到十部乐之用,再到二部伎的增造,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唐代将散乐列于乐部,隐藏于多部伎创制中的因素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了唐代多样化、娱乐化的...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 唐代 多部伎 转型 
北魏乐人-乐户制度形成考论被引量:3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90-101,共12页夏滟洲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批准号:11BD041
北魏孝昌年间政府颁发法令,明确了"乐户"的国家存在。文章对乐人存在社会历史现象加以梳理之后,认为传统中就广泛存在的乐人—乐户阶层自此进入国家制度化管理之中,她们户口特殊,身份低贱,无人身自由。但同样由于制度的作用,她们对音声...
关键词:北魏时期 乐户 乐人 成文法 社会身份 
中古乐人社会身份的生成与歌舞伎乐演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第7期51-54,共4页夏滟洲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编号:11BD041)阶段性成果
中古时期是中国文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生重要转折时期,更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音乐型态也在改弦更张,中国音乐历史经历了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
关键词:社会身份 歌舞伎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演化 古乐 中国文化 古代音乐文化 社会政治秩序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伎乐演化研究成果综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9-15,共7页夏滟洲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编号:11BD041)研究成果
对中国中古时期乐人与中古伎乐的演化展开研究,必要的学术准备就是相关文献的整理与阅读。围绕这一论题所作相关参考文献的综述,分别从学术史和专题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中古音乐制度及其生存环境有各得一见,及音乐文化交流等诸问题在历史...
关键词:中国中古时期 伎乐歌舞 乐人 社会身份 文献综述 
杨荫浏与四大知识群体被引量:9
《音乐研究》2015年第6期5-17,共13页张振涛 
杨荫浏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家乡无锡(1899--1928),第二阶段在基督教“六公圣会”(1929—1941)工作,第三阶段在重庆青木关和南京“国立音乐院”(1941--1948),第四阶段在中国音乐研究所(1949-1984)。
关键词:杨荫浏 知识群体 中国音乐 基督教 研究所 
东晋南朝乐人的存在形态及对音乐文化的影响被引量:2
《音乐研究》2015年第6期50-64,17,共16页夏滟洲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编号:11BD041)成果之一
两晋以来动荡的时局,致宫廷礼制在辗转之中更张,雅乐趋于弱化而后试图复兴。特别在南朝,社会各阶层直追享乐之风,带动歌、舞、乐三者独立发展并娱乐音乐的勃兴,促进了中古伎乐在风格、功能和形式方面转型;其内因在于这一时期用乐...
关键词:音乐文化 东晋南朝 存在形态 社会各阶层 享乐之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