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学刊》

作品数:459被引量:52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藏学学刊》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2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英文藏学学刊藏彝走廊藏传佛教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霍巍张长虹范德康吕红亮李永宪更多>>
发文机构: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哈佛大学故宫博物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宋兰州把拶桥地望考论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97-115,259-260,共21页石坚军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陕西古旧地图整理与研究”(20VJXT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宋军元符三年夏弃守鄯州、退保湟州,并修河州安乡城桥、兰州把拶桥以便应援湟州。把拶桥得名于黄河渡口把拶度,把拶桥关为黄河两岸守护把拶桥南北两处关堡,后被赐名京玉关。把拶桥前身为斫龙川口“古浮桥”、唐代兰州广武县“广武梁”...
关键词:邈川 宣和 武梁 关城 青唐 赐名 鄯州 黄河两岸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川藏教区勘界史考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220-233,262,共15页刘瑞云 范昌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国藏近代涉藏档案整理与研究(1842-1952)”(19BMZ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对中国西藏施以天主教宗教文化影响,罗马教廷于1846年设立拉萨宗座代牧区,派法国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进藏传教。出于对西方宗教文化渗透的抵制,当时清朝中央政府及西藏地方严禁外国传教士擅入西藏,以致该会进藏活动严重受阻,被迫转向...
关键词:巴黎外方传教会 传教活动 在华传教 宗座代牧 外国传教士 文化渗透 西方宗教 十九世纪中叶 
藏语巴德话的基本指示词nə^(53)和tə^(31)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188-204,261,共18页宋晓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藏语诗歌节律及相关韵律音系问题研究”(21AYY024)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雅江巴德话”(YB1912A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藏语巴德话的基本指示系统由nə^(53)和tə^(31)构成。基本指示词nə^(53)和tə^(31)可单独做论元,也可修饰名词性成分。它们与名词有前置、后置和前后并置三种语序类型,前后并置型语序在跨语言中较少见。巴德话三种类型的指名结构在指示功...
关键词:名词性成分 语法系统 指示词 指称意义 语言接触 语序类型 指示系统 藏语 
汉藏文化交融下的推陈出新之作:丽江市博物院旧藏释迦牟尼佛与十六罗汉唐卡组画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163-187,260-261,共27页李凯 
丽江市博物院旧藏中有一套17幅唐卡组画,绘制内容为释迦牟尼佛与十六罗汉,风格上是汉风流溢,兼具藏风,且对禽鸟走兽及饮食场景大量着墨,别具一格。通过与丽江市博物院旧藏另一套带有藏文题记的唐卡进行对比分析,推断这套唐卡很有可能出...
关键词:释迦牟尼佛 噶玛巴 唐卡 十六罗汉 汉藏文化 博物院 丽江市 却英多吉 
西藏西部新发现《吐蕃铁券文书》译注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47-64,258,共19页阿贵 索南才旦 
近来西藏阿里一带发现民间传抄《吐蕃铁券文书》一份,内容涉及吐蕃赞普墀松德赞为其家臣结辛·赤旺觉布支拉珂家族授予的敕文,以及该敕文在后期家族中的传承情况。虽敕文提及吐蕃赞普达日聂斯、囊日松赞、松赞干布及墀松德赞等历史人物...
关键词:敕文 西藏阿里 松赞干布 铁券 吐蕃史 西藏西部 家臣 墀松德赞 
米拉日巴传记唐卡源流考——从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藏米拉日巴传记唐卡出发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116-162,260,共48页梁云云 
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藏米拉日巴传记唐卡是目前所知此类唐卡中年代最早的。本文从该唐卡出发,结合乳毕坚金1488年编撰的《至尊米拉日巴传·引道解脱与一切智》对唐卡描绘的场景及题记进行释读,发现此幅米拉日巴传记唐卡的内容与传...
关键词:米拉日巴传 噶举派 博物馆藏 唐卡 佛传故事 传记文献 洛杉矶 毕坚 
西藏山南扎基藏仲碑的调查与研究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35-46,257,共13页夏吾卡先 
西藏山南扎基藏仲是山南地区唯一保存有佛教后弘期早期碑刻之地,存有年代相近的两通碑。这两通碑对于了解西藏佛教后弘期早期佛教史、艺术史和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章以数次实地调查和相关历史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
关键词:后弘期 西藏山南 佛教史 民族文化交流 调查与研究 僧团 碑刻 山南地区 
记录西藏:二十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在西藏的摄影活动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234-255,263,共23页赵光锐 张植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美国的西藏知识生产与涉藏话语体系研究”(20BGJ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国侨联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2019-2023年度项目“海外藏胞的跨境迁移与身份认同”(19BZQK257)资助
二十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在用影像记录西藏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西方人通过摄影获得的西藏直观印象完全操控在英国人尤其是英印殖民地边境官员手中。摄影既是入藏的英印殖民地官员的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交往途径,也是获取西藏情报的重要...
关键词:文化艺术活动 摄影活动 影像记录 直观印象 精英人物 西藏形象 文化人类学 视觉人类学 
丝绸之路青海道研究回顾与展望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78-96,259,共20页曹中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丝绸之路沿线所见金属下颌托组合覆面葬俗研究”(22XKG003);西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粟特艺术研究”(CX2024103)阶段性成果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支线,学界相关研究已走过八十余年的历程。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道路相关史事、遗物遗迹的个案研究,未能将相关内容置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进行综合梳理,大多显得各行其是、缺乏融通。因此有...
关键词:考古发现 文化变迁 深化与拓展 族群理论 丝绸之路青海道 研究成果 变迁研究 内涵与价值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传教士对康区的区域认知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205-219,261-262,共17页罗宏 刘晓旭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和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天主教在康区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很长的独享期。康区作为连接西藏与内地的桥梁地带,是法国人进藏传教必经的一个重要区域。遣使会古伯察,巴黎外方会马伯乐、罗勒拿等人曾在来往信件和旅行日记中就康区区域认识有过很多...
关键词:古伯察 遣使会 界务 法国传教士 十九世纪中叶 旅行日记 康区 法国天主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