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理论

作品数:41被引量:24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心林徐杰舜海路罗柳宁胡云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思想战线》《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藏学学刊》《贵州民族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警惕西方族群理论的危害
《历史评论》2024年第5期102-103,共2页沈培建 
根据挪威人类学家巴斯的理论,族群的关键因素是“族群认同”的自识归属性和对外排他性,以及文化差异形成的区隔族群的“边界”。族群意识的重要内涵就是具有排他性的“认同”意识和强调分隔的“边界”意识。这种族群“文化论”自20世纪6...
关键词:归属性 族群理论 排他性 族群意识 族群认同 文化差异 主流观点 重要内涵 
商管类案例分析与展演竞赛的院校策略——基于能力族群理论的研究
《丝路纵横》2024年第5期192-197,共6页王挺 魏永涛 
近年来,与国内高校相关的商管类案例竞赛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过程专业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通常,市场营销类商赛,多由厂商、经销商等发起,涉及营销策略分析、实体销售和展示汇报等环节,周期较长,参...
关键词:财经院校 创业创新 新兴产业 证券公司 行业协会 新业态 族群理论 产品定位 
丝绸之路青海道研究回顾与展望
《藏学学刊》2022年第2期78-96,259,共20页曹中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丝绸之路沿线所见金属下颌托组合覆面葬俗研究”(22XKG003);西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粟特艺术研究”(CX2024103)阶段性成果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支线,学界相关研究已走过八十余年的历程。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道路相关史事、遗物遗迹的个案研究,未能将相关内容置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进行综合梳理,大多显得各行其是、缺乏融通。因此有...
关键词:考古发现 文化变迁 深化与拓展 族群理论 丝绸之路青海道 研究成果 变迁研究 内涵与价值 
西方“族群”话语意在分化
《历史评论》2022年第5期103-104,共2页沈培建 
一些西方学者力图用族群理论重新解释和界定中国的民族。在他们的“族群”话语中,中华民族不是56个民族的命运共同体,而是无数相互排斥的“族群”的组合。美国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相互排斥 民族识别 美国人类学家 族群理论 族群关系 攀枝花 任意性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知识坐标——基于对西方族群理论的反思被引量:1
《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7期26-28,共3页杨四代 关凯 
当下全球社会都在对民族问题产生某种知识焦虑,这种焦虑同民族与族群的知识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三种西方族群理论出发,分析中国语境下知识建构对民族问题认知的影响:西方族群理论关于族群本质的争论及其学术运用使理...
关键词:族群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 中国语境 哲学化 知识建构 中国民族问题 认识论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知识坐标:基于对西方族群理论的反思被引量:6
《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190-199,共10页杨四代 关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建设视域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原理、实践经验与现实挑战”(编号:17ZDA151)的阶段性成果。
从国家政治的视角出发,需要对当下的民族问题作出一种知识定位。也就是说,需要反思西方关于民族与族群的知识生产及其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我们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知识工具来理解民族问题,而且这种关系背后所包含的政治哲...
关键词:民族问题 民族国家 多元文化主义 
认同、认知与实践:当代西方族性研究的三种路径被引量:3
《世界民族》2019年第5期45-53,共9页张先清 段云兰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研究”(13&ZD143);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自主招标课题(2018jd035);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课题(2016GF012)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西方学界在族性研究方面存在认同、认知与实践三种路径,它们相互影响并不断衍生为新的理论体系。族群认同理论关注族性的生成机制,为族群意识产生的宏观社会学分析提供便利;“认知转向”批判族群认同理论的群体性和同质性倾向,以全...
关键词:族性 族群理论 多元视角 
族群与边界的研究综述被引量: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72-77,共6页曹端波 邢稞 张光红 
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GDZT2012005);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族群与边界:清水江流域苗族的族群认同与历史记忆"(研人文2016028);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认同与传承:贵州施秉县汉族山歌文化研究"(研人文2016018)
族群理论的核心是族群文化的研究。人们试图通过工具论,根基论、文化特征论、边界论、现代——想象等多方面的视角来建构族群观念。在建构宏观框架下,学者们又在族群构成要素的研究中解构族群,并从仪式与符号、国家在场、婚姻圈与市场...
关键词:族群理论 族群边界 解构 
府兵制的创立和胡汉民族关系的改善——以族群关系理论为视阀
《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张福强 陈代福 
府兵制对西魏北周胡汉民族关系的改善有积极意义。从族群关系理论的角度去考察,这种制度打破了胡汉族群分层的界限,之后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上下流动机制。居住格局也由原来的胡汉军士各自分居走向相互混杂居。胡汉两族人民对职业、社...
关键词:府兵制 胡汉 民族关系 族群理论 
族群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对张家口地区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
《价值工程》2014年第32期193-194,共2页曹宇 曹一杰 
2013年张家口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张家口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21172I)的阶段性成果
同乡聚集现象在移民当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中国传统的高整合度正在以"同乡聚集"的方式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体现在农民工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市民化发展,只有对同乡聚集的效用进行有效评估,并在...
关键词:同乡聚集 族群理论 农民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