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作品数:3302被引量:9468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主办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法治名师卷首语法律法治建设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项谷严励汤啸天王志亮王春丽更多>>
发文机构:上海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犯罪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行贿犯罪立法的激励模式构建——以《刑法修正案(十二)》为视角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5年第2期45-64,共20页姜涛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刑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ZD209;2024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单位犯罪立法完善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2024C15。
《刑法修正案(十二)》加大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力度,体现了“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政策精神。如果把其误读为“受贿行贿一并罚”或“受贿行贿并重罚”,不仅会强化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的“攻守同盟”,使不敢腐的有效制约因素减少,反而造成...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十二)》 行贿犯罪 预防犯罪 攻守同盟 首犯免罪条款 
土地犯罪刑事风险探究与规制——基于行刑衔接的犯罪治理逻辑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5年第2期91-105,共15页杨猛 
2022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衍生性数据犯罪的动态刑事风险与类型化规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BFX008;202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交通运输系统数字化转型之刑事风险与类型化规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120230354;2024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质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2024D70。
从计划经济中的固化配额制到市场经济中杠杆作用的集中释放,土地资源流转交易更加活跃,在增进土地利用与交换价值的同时,也增大了土地犯罪风险。土地犯罪风险与土地法益类型具有相关性,土地流转过程涉及土地管理秩序法益、土地审批过程...
关键词:土地犯罪 刑事风险 规范保护目的 行刑衔接 
论轻罪治理语境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废除被引量:1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4年第6期30-47,共18页罗翔 左倩玉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法与道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VTS010。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自设立以来数量急剧增长,适用范围不断扩张,与轻罪治理的主旨存在出入。其背后蕴含着实践中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客观构成要件认定过分松弛、甚至存在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突破或规避等原因。这不仅无法实...
关键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结果偏离 限缩路径 量刑规则说 
出售个人数据的刑法规制路径被引量:2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4年第4期100-110,共11页敬力嘉 
出售未经去识别化、匿名化个人数据的行为在实践中广泛存在,可能涉及的主要罪名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定性可能存在争议的,主要是出售内容已公开个人数据与实名认证社交平台账户两种情形。对于前者,二次授权说、合目的性考察说、...
关键词:数据犯罪 个人数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数据安全刑事治理过程论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4年第3期73-86,共14页张勇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据安全刑事治理现代化转型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BFX116。
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从过程论角度看,司法活动就是司法权的运行过程。刑事治理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系统性。在刑事治理系统内部,狭义上包括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定罪、量刑、行刑)过程和阶段;广义上包括...
关键词:过程论 数据安全 刑事治理过程 《数据安全法》 数据犯罪 
我国数据犯罪立法的反思和重整被引量:3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4年第3期87-102,共16页孙道萃 
2023年度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2025);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数据要素的刑法规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2023D19。
《数据安全法》与刑法之间存在宏观理念不协调、具体制度的代际落差、面向数据与信息“二元”立法的整体预案落空等规范“脱钩”问题。应统筹把握立法的主要内容、排列立法的重难点及主次逻辑、科学处理两法衔接的标尺与边界等。具体立...
关键词:《数据安全法》 行刑衔接 数据犯罪立法 数据、个人信息非法出境罪 
否定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再反思被引量:4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年第4期63-80,共18页姚建龙 刘兆炀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未成年人司法先议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GFX099。
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批评与质疑由来已久,但是,自我国刑法学界引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以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才真正地迎来危机与挑战。无可否认,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确实为提升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逻辑性与精细化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也...
关键词:犯罪构成理论 “三大体系” 本土化 四要件说 三阶层犯罪论 
网络犯罪证明中的综合认定方法被引量:12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年第3期81-93,共13页高通 
综合认定是一种常见的事实认定方法,当前作为一种简化证明方法被应用到网络犯罪案件中犯罪数额、主观方面的证明中。综合认定并未突破印证证明的基本要求,综合认定中的印证证明主要表现为证据对事实的整体印证,综合认定依据的主要是经...
关键词:信息网络犯罪 犯罪数额 综合认定 印证证明 
犯罪故意中的“明知”被引量:28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年第1期38-54,共17页张明楷 
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指知道、认识到、预见到,不应承认明知与预见的区别,也不应将明知限定为明确知道或者确切知道。虽然司法解释明文规定“明知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刑法理论也一直将“应当知道”补正解释为推定行为人知道,但“应当...
关键词:犯罪故意 明知 已经预见 应当知道 
论刑事诉讼中网络信息业者的数据提供义务被引量:16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2年第6期60-75,共16页裴炜 
2021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刑事诉讼数字合规困境成因及其化解”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DTR016。
刑事诉讼制度针对案外人设置了一系列协助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程序规则和权利保障机制。数字时代的犯罪治理呈现出公私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趋势,集中体现为网络信息业者等私主体提供数据以协助刑事司法活动的义务的强化和扩...
关键词:犯罪治理 公私合作 数据提供义务 案外人协助义务 实质正当程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