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吉林)》

作品数:4688被引量:3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国学(吉林)》
主办单位:吉林炎黄国学书院
最新期次:2016年12期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作品皇帝杂文故事中国人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刘彤宝武田雅哉高又龙孙秀丽更多>>
发文机构:《国学》编辑部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哈佛大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鹊华秋色图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原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图为图卷、纸本、设色画,纵:28.4厘米,横:90.2厘米。
关键词: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绘画作品 
匠心传承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12-13,共2页王丹誉 
中国自古对工匠就很重视,各朝各代多有专管工程工匠的长官。《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自古以来就把手艺人称为“工匠”,以体力为主的如船工、河工、窑工……以技术为主者如木匠、皮匠、铁匠、花匠、裱糊...
关键词:传承 《考工记》 物质产品 精神产品 工匠 
古代匠人守则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13-14,共2页舒草 
“匠”的偏旁象征的是木工的工具箱,“斤”在古代指的是斧头,所以,“匠”的本意是木匠。后来,“匠”逐渐成为具有专门手工技艺的人的代称,只要是巧手的手工艺人都被称为“匠”。
关键词:古代 匠人 手工技艺 手工艺人 工具箱 “斤” 
人生愿望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14-14,共1页林语堂 
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房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最好是沙发上置一小书架,横陈各种书籍,可以随意翻读。种类不要多,不可太杂,只有几种心中好读的书,及几次重读过...
关键词:愿望 人生 《野叟曝言》 福尔摩斯 孟德斯鸠 重读 
中国古典小说里的外国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15-15,共1页张天野 
读中国古典小说,我们常会感到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在膨胀。有个疑问常萦绕心头,中国古典小说里的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不可否认,许多的中国古典小说里有矮化、丑化甚至是妖魔化外国的描写。譬如《警世通言》中的《李谪仙醉草...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 外国 《警世通言》 妖魔化 渤海国 谪仙 诗人 
“魔镜”的幻像 一个晚清故事的知识考古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16-19,共4页鱼宏亮 
在中国工作、生活将近60年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讲了一个离奇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1816年,英国使团来华,英王送给嘉庆皇帝的礼品中有一只威力巨大的...
关键词:知识考古 故事 晚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传教士 幻像 嘉庆皇帝 丁韪良 
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19-19,共1页陈鹏举 
欣赏是—种文化认同。本文以中国画为例子,来讨论这个问题。欣赏作为文化认同,第一个层次,是对理的认同,譬如中国画家对中国画画理的认同。中国画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画理,中国画的画理和中国文化的理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与生俱...
关键词:文化认同 欣赏 中国画家 中国文化 似与不似 画理 中国人 写意 
君子和而不同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20-21,共2页
“君子”一词出现在我国史料记载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也会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尽管如此,“君子”一词于今人来讲,绝对还是一个耳熟却不能详的语词。
关键词:“君子” 史料记载 历史文化 汉语 
这些历史怎么和书本上的不太—样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22-23,共2页彭涛 
我们从小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一些历史知识,在与历史不期而遇的过程中,我们会形成一些根深蒂固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常常被我们认为是事实。不过,当进一步去发掘历史事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我们根本不了解,有的事情与我...
关键词:历史知识 书本 历史事实 不自觉 
镖行天下话镖行
《国学(吉林)》2016年第12期26-28,共3页崔健 
镖行是专门为他人保护财物、人身安全并收取薪酬的行业,曾在中国经济发展史、社会生活史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镖行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自由度高的个体镖师,二是以同族、乡里为基础的镖户,三是经营规模大、业务范围广的镖局。...
关键词:经济发展史 社会生活史 人身安全 经营规模 经营项目 自由度 个体 镖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