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3565被引量:4280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藏族土族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中华民族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武沐陈文烈祁进玉鄂崇荣蒲文成更多>>
发文机构: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青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视角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6,共6页马勇 张宝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及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CKS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人民,具有凝聚人民来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共同情感、激发人民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担当的人民性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民族,具有延续中华文化的...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民性 民族性 世界性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融合发展: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15,共9页宋勇刚 旷爱梅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2BKS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结合自身国情,探索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又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华文明是中国人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发展的共同思想纽带和智慧源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现实挑战 融合路径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研究被引量:1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宋才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研究”(项目编号:19ZDA1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中华民族共同...
关键词: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之维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罗柳宁 江涛 赵海鑫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越边境边民治理共同体的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3FMZ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红色文化符号是红色文化的具象表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历史凝结,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标识、象征及符号体系。红色文化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情感逻辑,二者能够唤起中华民...
关键词:红色文化符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共鸣 文化认同 
互动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红色资源的三重逻辑关系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董仲磊 高培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甘青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BKS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共生的精神坐标,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智慧结晶;红色资源是中华儿女宝贵的革命实践资源和革命文化基因,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力量,互动视域下的二者具有清晰而深刻的逻辑关系。一是...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资源 互动视域 创新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生成逻辑、演化历程与发展方向——基于近十年《光明日报》的文本分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吕倜然 
作为党中央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主题、高频词以及发展变化直接反映党和国家的战略方向。基于近十年《光明日报》的文本分析,能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生成逻辑、演化历程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 
甘肃天水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崔慧芳 金炳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西北地区经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JJD850001);甘肃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重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研究”(项目编号:24GSYJJDZD01);内蒙古教育厅重大课题“西辽河流域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LJD2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整合发挥着助推作用。天水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诞生地,有大地湾遗址,是重要的旅游景地。本文基于天水市的旅游现状,通...
关键词:天水 旅游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特色文化赋能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问题和对策——基于新疆吐鲁番的案例研究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图尔贡·艾力 阿利·热合买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译本的接受、影响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9ZDA28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民族道德生活中的价值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2&ZD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特色文化产业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键力量。吐鲁番特色文化产业不仅为地区经济带来了实质性的增长,而且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它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其他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镜鉴。文...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吐鲁番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约机制及其治理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邵静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扶贫视角下青海农牧区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XMZ040);青海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青海省H州公共文化服务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GH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立足于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一、教师资源供给不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法规...
关键词:民族地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公共产品供给 制约机制 
“礼失求野”与中国智慧——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田野立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牛乐 李于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遗产文化档案建设与本土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ZD209);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省委人才小组发[2022]6号文件);国家民委2023年度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艺术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3192);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项目“甘青地区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理论路径探赜”(项目编号:24B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马林诺夫斯基以来,田野工作在扩大人类“论事”广度的同时,亦延伸了人类“求是”之深度。尽管在后现代的知识语境中,田野过程的道义焦虑被直接揭示,但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文化研究方法,其在人文关怀和意义再生产的行动中仍然鲜活。在此...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礼失求野” 艺术人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