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语言学》

作品数:149被引量:21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社会语言学》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语言学会
最新期次:2016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字母词语言语言使用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邬美丽于琴田海龙郭龙生戴庆厦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视访谈节目的会话分析——以中央九套《对话》节目为例(英文)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84-96,共13页唐子茜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媒体语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电视访谈节目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其语言本质是一种半机构性话语,介于非机构性话语(如日常对话)与机构性话语(如新闻采访)之间,表现出既正式又随意的特点...
关键词:电视访谈 会话分析 《对话》 
当缺乏男子气概成为一种笑点时——以台湾媒体语言的幽默为例(英文)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97-117,共21页陈力绮 
借由分析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会话语料,本文旨在探讨一种以嘲笑男人缺乏男子气概或试图隐藏性倾向(如:同性恋)的幽默类型。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跟理论包括会话分析及互动式语言学。研究结果发现,节目主持人常使用影射的方式来建构男性来...
关键词:会话分析 幽默 影射 互动式语言学 男子气概 
把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紧密联系起来被引量:1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1-6,共6页张振兴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是两门独立的语言学学科。但是这两个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疍家话性质、客赣方言的关系、异性同称现象为例,给予简略说明。最后提出要把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促进...
关键词:方言学 社会语言学 学科 联系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实用手册》述评被引量:1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118-122,共5页闵子琪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及比较研究”(批号:15JZD04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际化城市的外语规划——上海与纽约、东京的比较研究”(批号:13BYY05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介绍《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实用手册》(Research Methods in Sociolinguistics:A Practical Guide)一书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评论。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实用手册》 介绍 简评 
模因论视角下的“XX狗”类新词研究被引量:2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7-12,共6页卜俊伊 
语言模因论是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借鉴并应用于语言分析,它活跃在语言的任何板块中,尤其是在词汇模因中出现得最为频繁。本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XX狗”这一类网络新词词汇模因的形成、发展与原因,以探求其背后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词汇模因 “XX狗” 形成 原因 
兼顾汉语语言特色的语言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13-25,共13页黄居仁 陈克健 高照明 
本文从语言理论与语言信息应用兼顾,人机相辅相成以及知识的累积、创造与突破这三个重要观点出发,深入探讨分析词库小组各项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重点在中研院词库小组在汉字、词知识库、语料库、句法树库等领域建构语言资源时兼顾语言...
关键词:语言资源 语言信息化建设 汉字 词知识库 语料库 词项正规化 
社会语言学奠基者费什曼的生平和学术贡献被引量:3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26-35,共10页李艳红 
约书亚·费什曼,美国语言学家,是社会语言学的奠基者和语言社会学的创始人,及双语教育和少数族裔语言保护的强有力支持者。他的许多研究,如依地语、双语制和多语制、语言规划、语言复兴和保存、语言转用、小族语和全球化等,在社会语言...
关键词:语言社会学 语言规划 语言复兴 语言转用 双语教育 
中英文学术书评中元话语与学术身份构建被引量:4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36-49,共14页何宇菲 
本文探究中英文书评中语类结构、元话语使用的异同以及元话语对于构建作者学术身份的作用。研究基于海兰(Hyland,2005)的元话语分析框架,用手动标注工具UAM corpus tool对自建中英对比语料库中书评的积极和消极评论以及元话语标记进行...
关键词:跨语言研究 学术书评 元话语 学术身份 
社会文化身份认知与汉语水平的动态互构——26名北京高校国际留学生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50-60,共11页谷小娟 史兴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来华留学生语言社会化进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07BYY024)子课题之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商务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比较视角”(10YJA740029)的资助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升温,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多数研究为汉语作为母语的本体论研究,而作为二语/外语的语言比较、心理、认知、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通过6个月对26位在京留学生的密切观察和系...
关键词:动态研究模式 身份认知 权势关系 目标设定 社会网络 学习投入 
穆斯林家庭话语中的框架转换与身份建构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61-71,共11页赵靓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青年项目“跨越与融合:特殊社会群体的身份建构与文化认同”(项目编号2017-GMC-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采用戈夫曼(Goffman)的框架分析理论对回族穆斯林家庭的家庭谈话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有四个反复出现的框架通过“再框架化”(reframing)和“框架混合”(blending frames)的方式进行框架转换:日常教育的框架、树立权威的框架、强调身...
关键词:穆斯林家庭 再框架化 框架混合 回族话 语境化提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