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言研究

作品数:50被引量:14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吴淑琼荆伟赖鹏杨永龙李知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已经”的多功能性及其跨语言语义图
《汉语学习》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金立鑫 祁嘉耀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普通话副词“已经”的句法分布,得到的结论是,“已经”至少具有三个语义表达功能:(1)表示对已然事件的确定;(2)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预设的否定;(3)表达“已然体/实现体”范畴。文章最后梳理了15...
关键词:“已经” 语义功能 跨语言研究 语义概念空间 
跨语言“主语”的性质及其与语义角色的关系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2期16-30,共15页李天琪 
本研究探讨了跨语言“主语”的性质及其与语义角色的关系。文章首先梳理了主语在不同理论模式中的定义和性质,并指出主语是一个句法层面的概念,应通过格和语序来判定,之后,文章还列举了部分代表性的映射理论。在此基础上,研究选取了7个...
关键词:主语 语义角色 句法角色 映射理论 跨语言研究 
并列结构及其孤岛限制的跨语言研究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9-14,共6页易保树 张智义 金学哲 
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句法孤岛加工和习得中工作记忆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YYB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并列结构”是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并列项组成的更大语类。一直以来,并列结构的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难题,其内部特征和结构限制机制一直困扰研究者。为此,本研究尝试从跨语言视角探讨并列结构中并列项特征以及孤岛限制条件,重点分析了并列结...
关键词:并列结构 并列项 并列结构孤岛限制 跨语言视角 
《GIVE构式的跨语言研究》述评
《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243-248,共6页江艳艳 吴淑琼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市级一流学科重点项目“词汇语义的语料库量化研究”(SISUWYJY202102)的阶段性成果
Myriam Bouveret(ed.)2021.Give Constructions Across Languages.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引言动词GIVE(给)作为一个基本动词,因其体验的基础性和语义的复杂性,在语言研究中备受关注(Newman,1996,1998)。《GIVE构式...
关键词:跨语言研究 语言类型学 句法语义特征 词汇语义 构式化 词汇化 本杰明 论元结构 
《认知类型学视野下汉英表量结构的对比研究》
《外国语》2023年第6期119-119,共1页
作者:李勇忠著出版时间:2023年6月定价:47.00元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量词是跨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以量词所在的表量结构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类型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表量结构的异同,在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优势互补中揭示语言...
关键词:表量结构 认知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 汉英互译 跨语言研究 认知语言学 量词 人工智能 
认知视阈下爱情隐喻模式的跨语言研究——以日语「恋に落ちる」为例
《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113-124,共12页韩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大规模自建语料库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爱情隐喻模式系统性研究”(18BYY2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卓越人才支持计划
恋に落ちる」是日语中常见的爱情表达方式之一。过去有学者认为这一表达由“爱情是物理力”这一概念隐喻派生而来,对此,本文持不同观点。基于深度分析,本文发现,要充分阐释这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至少需要同时观照4种隐喻模式,即“爱...
关键词:爱情 隐喻 深度分析 跨语言 共性 
面向英、汉跨语言研究的自动依存句法分析工具信度研究被引量:4
《外语学刊》2021年第6期9-16,共8页刘鼎甲 张子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多语—汉语平行语料库的加工、检索与数据分析联合平台建设”(20BYY1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双一流建设科研项目“基于英、汉双语树库的句法量化特征的建模与判定问题研究”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入职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面向多语—汉语平行语料库的加工、检索与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句法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尤其是随着语料数据的成倍增长,自动分析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更显重要。然而,原本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自动句法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准确性学界尚不了解,尤其在跨语言、跨文体研究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句法分析 信度 语料库 跨语言 实证研究 
情态动词入场功能的跨语言研究——以“应该,should, sollen”为例
《现代英语》2021年第24期109-111,共3页徐亚菲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入场的汉英复句认知工作机制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YYB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在入场理论框架下,构建了情态动词“应该、should、sollen”的入场功能模型。以此模型对情态动词入场进行了汉,英,德三种语言的跨语言语料分析。基于对情态动词的考察,研究发现,情态动词“应该、should、sollen”作为一个入场元素,...
关键词:入场理论 情态动词 跨语言研究 
形式语言学视角下的光杆名词研究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63-70,共8页李芳芳 
北京语言大学2018年度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项目“句法制图视角下的语言习得及认知研究”(18ZDJ06)。
以形式语言学为视角,对英、汉语光杆名词和光杆名词的跨语言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英语光杆名词的语义与谓语类型有关,空间局域化、信息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语义的解读。光杆名词的跨语言研究主要针对具有数范畴形态表达和限定...
关键词:光杆名词 语义 跨语言研究 内部结构 
一日范围内汉英日三语时空表达的对比考察
《科学咨询》2021年第19期52-53,共2页魏嫚 
以空间概念在时间领域的意义扩张为中心,运用对比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观点,解析汉英日在时空表达中的基本结构,可以发现汉语因相对固定的格关系呈现单一构造,英语和日语都因其发达的介词系统,在有或无介词的情况下结构存在相似...
关键词:时空表达 认知模式 对比语言学 跨语言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