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作品数:515被引量:17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主办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最新期次:2024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胡塞尔现象学中国现象学哲学评论存在者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作者:倪梁康朱刚尹兆坤张祥龙单斌更多>>
发文机构: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田几多郎早期人格哲学对利普斯“同感”论的接受与批评——日本哲学对早期现象学运动接受之一例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372-388,共17页孙彬 
前言西田几多郎(Nishida Kitarō,1870—1945)在《善的研究》(1911)中以“主客未分、知识与对象完全合一”的“纯粹经验”立场展开了他早期的人格论。西田将人格作为意识统一力的来源,而人格统一、维持和发展自身即是“善”。随着西田...
关键词:同感 纯粹经验 早期人格哲学 西田几多郎 利普斯 
对主体性与他者的双重保卫——论《总体与无限》中的分离概念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352-371,共20页陈浩宇 
引言列维纳斯将西方哲学视为一种“同一哲学”,西方哲学总是将他者同一化,总是将那陌生之物还原为已知之物。这种同一化操作常被理解为对他者的暴力,毕竟列维纳斯的哲学在人们心中往往呈现为一种“他者哲学”。①更具体地说,对他者的压...
关键词:列维纳斯 他者哲学 总体与无限 同一哲学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征稿启事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430-431,共2页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下简称:《评论》)创刊于1994年,由“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负责主持编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评论》是中国内地、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
关键词: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 创刊 1994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各辑目录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438-439,共2页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2-2,共1页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寒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
关键词:胡寒尔 现象学 舍勒 海德格尔 方法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432-436,共5页
一、在论文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使用页脚注标出,外文文献请不要译成中文。二、引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分完全格式和简略格式两种。三、完全格式的构成,每项(除第5项)均按中文、英文、德文、法文文献的顺序予以举例说明(方括号[]中的项...
关键词:参考文献 论文 著作名 格式规范 作者 页脚注 
编后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425-426,共2页
“中山大学学科建设经费专项资助”
2023年8月18—19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现象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27届中国现象学年会在贵阳孔学堂召开,贵州大学“国慧”人文学科发展基金、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北...
关键词:贵州大学 贵阳孔学堂 中国现象学年会 
2023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391-424,共34页刘思言(整理) 
甲原典汉译一、舍勒著作翻译1.舍勒:《社会学与世界观学说文集》,曼弗雷德·弗林斯编,晏文玲译。2023年10月。2.舍勒:《遗著Ⅵ杂编Ⅱ》,曼弗雷德·弗林斯编,吴思涵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10月。二、伽达默尔著作翻译1.伽达默尔:《新近哲学...
关键词:伽达默尔 现象学 舍勒 著作翻译 社会学 
感受的意向性与爱的超越——舍勒哲学作为经典现象学的另一种可能性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327-351,共25页吴思涵 
廓清“爱”这一概念的意涵可以说是舍勒研究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因为在舍勒笔下,这一主题有着极为多样的提法,对“爱”的阐释因而就必须将一个相当宽广的论题域一并纳入考量。不过换个角度则可以说,舍勒对这一主题多层次、多面向的处理...
关键词:经典现象学 爱的超越 舍勒哲学 意向性 
胡塞尔博士论题中的变分法研究及其与本质变更的关系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2期297-324,共28页于宝山 
一、引言胡塞尔认为通过对哲学的历史反思,我们会发现数学基础理论以一种基本的、决定性的方式塑造了哲学思想的形成①。本文将胡塞尔置于柏林数学学派的传统之中,考察其博士论文中的变分法论题,并阐明这项研究的数学史意义。同时,我们...
关键词:现象学 变分法 柏林数学学派 数学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