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作品数:269被引量:4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最新期次:202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课程名称民国时期辽朝思政宋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董劭伟李文才王红利胡耀飞孔祥军更多>>
发文机构:东北大学扬州大学保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穆崟臣《政以养民:十八世纪社仓积贮研究》评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566-571,共6页刘楠 王秀峰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22CMZ002)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设立的一种仓储制度,通过地方富户捐输粮谷实现储粮备荒的社会功效。因此,社仓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社仓在18世纪人口激增社会背景下,对国家经济生活极具重要意义。学界对清代社...
关键词:国家经济生活 社会秩序 社仓 社会功效 区域社会史 政治制度史 捐输 人口激增 
探索哲学与历史学关系的一部力作——《哲史论衡》述评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572-575,共4页周梦杰 
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发展的重大特征和基本规律,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融合就是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组建交叉学科群”的有益探索。一方面,哲学与历史学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一级学科,二者必然存在着明显差异,哲学家与历史学家也因此常...
关键词:李秀 论衡 燕山大学 学科交叉融合 交叉学科 人文学科 张云飞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防微杜渐,守正创新,培养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455-458,共4页史宗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他强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代新人 文化影响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482-485,共4页于晓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凝聚着五千年的智慧与哲思,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的辩证思考,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大学阶段正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 定位作用 驱动作用 自我意识 心理自我 心理健康发展 
试论唐代“皇权-吏民社会”权力与经济的关系——以唐皇朝的江南政策为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曹淑希 
唐朝中央政府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针对江南东道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调节和平衡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以维持统治的稳定。唐前期,唐政府推行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全国实行均田制以鼓励百姓拓荒开垦,在实行租庸调制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 皇权-吏民社会 唐朝 经济政策 江南东道 
王蕊《清末民初民间习惯视野下北方女性的日常生活》评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745-747,共3页王莲英 
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王蕊博士所著《清末民初民间习惯视野下北方女性的日常生活》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6月出版,计22万余字。这部专著以民间习惯与女性日常生活的互动为视角,借助社会性别学、法律社会史等学科的知识,利...
关键词:民间习惯 日常生活面貌 清末民初 女性主体 王蕊 社会变迁 女性日常生活 法律社会史 
“皇权-吏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人力掌控——以曹魏政权为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53-62,共10页李懿 
在“皇权-吏民社会”中,“治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掌控”的状况。“皇权-吏民社会”视阈下的人力掌控,从狭义而言乃是皇权统治下的编户齐民,从广义而言则是皇权统治下的一切人口。以曹魏政权为例,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编户...
关键词:皇权-吏民社会 人力掌控 曹魏政权 编户齐民 
“家族本位”伦理:清代律法的主体性定位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年第1期183-192,共10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为对于国与君的“忠”,而且体现为对于家与父的“孝”。“国”与“家”作为两种内在关联又具有不同性质的生活场域,以血缘人伦关系为枢纽,使单个的“个体”将自身融合于社会群体之中,在社会的人伦关系网...
关键词:家族本位 中国传统社会 人伦关系 生活场域 价值取向 主体性 价值及意义 社会群体 
两汉关内侯的官秩变迁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18年第1期207-224,共18页师彬彬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项目编号:12BZS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两汉二十等爵制是身份等级,用于维护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若干石的禄秩是官职等级,用于保障行政,阎步克老师称为'爵一秩体制'~①。'爵一秩体制'是两汉官僚体制和政治等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等爵制与官秩在社会等级秩序中拥有主...
关键词:政治身份 等级地位 二十等爵制 官僚体制 社会声望 密切相关 中二千石 大司马车骑将军 比二千石 
清代贵州科举家族与社会流动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18年第1期261-286,共26页王力 
科举家族的多少是衡量地方社会文教水平的因素之一,张杰认为构成科举家族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世代聚族而居,凭借家族组织支持族人参加科举考试','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而且世代应举','至少取得举人或五贡以上功名'~①。方芳将'科举家族'的...
关键词:科举家族 布政使司 太学生 黄辅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