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7012被引量:16047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毛主席教育革命四人帮下中农太平天国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胡大雷谭培文力之谢登斌孙杰远更多>>
发文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南京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意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赵小宇 韩秋红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新进展研究”(20JZD008)。
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上表现出人—数字—智能的新变化要求对人这一生产力核心要素在社会存在领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创新、党的先进意识和...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网络公共事件的媒介化治理实践进路——基于公众记忆周期的视角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李春雷 李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升面对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研究”(21&ZD316)。
进入网络和新媒体社会新阶段,网络公共事件成为社会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路径也亟须创新。对“福建一女生遭同学霸凌跳楼身亡”等系列网络公共事件展开关联性分析,揭示公众记忆唤醒、更新与内隐过程对网络舆情衍化的影响,并从公众...
关键词:媒介化治理 网络公共事件 公众记忆周期 网络舆情 
智能化治理的运作机制、风险挑战与实践准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9-50,共12页罗昕 张瑾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19ZDA332)。
智能化治理是人工智能时代治理的新形态,也是媒介化治理的崭新阶段。当前公共问题的日益复杂性和治理技术的日益智能化,正在催生一种新形态的治理范式——智能化治理。基于“技术—社会”的互动视角,智能化治理的运作机制包含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智能化治理 自动决策 智能预测 算法偏见 媒介化治理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式”笔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1-64,共14页孙杰远 杨小微 徐冬青 程亮 游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3年度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VAA230006)。
为促进教育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愿景和形成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气象、中国风格、中国范式贡献理论力量,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亟待突破:亟需深化认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性与世界一般性的关...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人才 中国文化传统 
教育强国的理论创新与系统提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张智 高书国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VAA230006)。
建成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重要创新成果,提升和拓展了世界强国理论的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体现了教育强国本质论、目的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教育强国 教育家精神 
文化哲学视域下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意蕴要旨与养成之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5-86,共12页杨丽萍 刘溢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乡村本土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机制优化研究”(22CSH034);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西中小学中华文化认同的机制与教育策略研究”(22FMZ022);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边境国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YCSW2024215)。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教育家精神品格与价值观念的结晶。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理性致思与实践弘扬可从文化价值逻辑、文化主体逻辑、文化活动逻辑三个层面理解。在此基础上,厘清教育...
关键词:文化哲学 教育家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蕴要旨 养成之道 
新质生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实践路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7-102,共16页姚树洁 张小倩 
中国工程院重点决策咨询项目“重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研究”(2023-CQ-XZ-03);教育部2024年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科技创新极与城市经济均衡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24YJA790081)。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急需通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区域协...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区域协调发展 绿色可持续 
本土市场规模、虹吸效应与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03-120,共18页杜运苏 周玉润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形势下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研究”(20BJY09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技术驱动出口产品创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3BJY05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是一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将本土市场规模分为中间投入市场规模和最终需求市场规模,利用国家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及其虹吸效应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
关键词:本土市场规模 中间品需求 最终需求 虹吸效应 全球价值链 
数字金融使用何以影响农户创业——来自中西部地区1525户农户的微观证据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21-143,共23页张林 王龙基 王燕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业强国目标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3BJY14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实践研究”(22&ZD123);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中特理论重点项目“成渝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2024ZTZD20)。
农户创业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五省(市)1525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
关键词:数字金融使用 农户创业 乡村振兴 中西部地区 
数字技术下的艺术史书写:数字艺术史的创新与挑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44-155,共12页李斌 文彩婷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莱恩·考斯基马数字文学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23XWW006);“一带一路”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重点实验室一般项目“数字人文影响下的数字艺术史书写研究: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SYB202302)。
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正在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拓宽研究边界。其中,数据处理、计算分析等数字技术与艺术史的结合开辟了数字艺术史这一新领域。在研究实践中,数字艺术史研究策略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还通过建构关系网络...
关键词:数字艺术史 艺术史 数字技术 数字人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