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丛刊》

作品数:1025被引量:106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东方丛刊》
主办单位: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美学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主持人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作者:尹锡南侯传文梁工朱立元黎跃进更多>>
发文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人文强桂”工程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孔教圣地与神秘异域——拜伦的“中国印象”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136-153,共18页倪正芳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拜伦诗剧研究”(项目编号:18YA242)的阶段性成果
拜伦的中国观与17、18世纪处在“中国热”时的欧洲中国观相比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在他的笔下,中国基本上还保持着正面的形象,有孔子学说教化下高尚的道德,有以茶叶、瓷器等为代表的优雅的文明;既具有遥远异域性和虚拟想象性特点,还具有...
关键词:拜伦 中国观 正面形象 文学盲区 
近代日本“美学”译名的流变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郑子路 臧新明 
“美学”是日本近代确立的汉译学名之一。西周最早将其译为“善美学”“佳趣论”,后又改译并确定为“美妙学”。在西周看来,“美妙学”隶属于哲学,“与美术相通,乃穷其元理之学”。“美妙学”一度为学界广为接受,并收录进了哲学词典。...
关键词:美学译名 西周 中江兆民 冈仓天心 
西方科学与东方艺术的对峙——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英文报刊对印度绳技的报道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105-120,共16页王春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叶汉译印度题材作品研究”(项目编号:21BWW031)的阶段性成果
古老的印度绳技作为“一带一路”区域文化交流的案例,进入当下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上半叶已有大量对印度绳技的探讨,从1914年一直到1949年前后,中国的外文报刊上对印度绳技的报道有30多篇。对印度绳技的报道表现出西方人对印度的好奇,...
关键词:印度绳技 英文报刊 文化交流 
中古“舞蹈”的抒情与社交——“舞以尽意”与“以舞相属”论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1-9,共9页胡大雷 
“舞”是士人的一项技艺,“舞”以身体动作显示着士人真性情;在诗、乐、舞三位一体中,“舞”处于“言、嗟叹、永歌、舞之、蹈之”整个抒情表意过程的最高端;北朝时,“舞”由情感抒发最高端发展到朝廷大礼;而中古“以舞相属”,则是古代...
关键词: 抒情 尽意 以舞相属 
冯班的文学史观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213-226,共14页唐芸芸 李元乔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与逻辑进程”(项目编号:17XZW019)的阶段性成果
冯班的文学史观主要包括对“变”的讨论,及对齐梁体、李商隐文学史意义的探讨。冯班论诗主“变”,并以此确定杜诗的价值,去除了被明七子强化的附着在体制之“正变”上的价值判断。冯班同意时代风会与文学风貌的关联,但提倡晚唐温李,昭...
关键词:冯班 文学史观  齐梁体 李商隐 
东干学者玛凯耶娃的俄语东干文学批评论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177-190,共14页惠继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干文学批评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XZW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东干族第二代著名学者玛凯耶娃的俄语东干文学批评是在同历史故国文化隔绝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受到苏俄文学批评和西方文论的影响。俄语东干文学批评规范的批评术语运用、系统的批评话语呈现和观念束缚的局限性同时显现出来,...
关键词:东干 文学批评 语言形态 玛凯耶娃 
聚焦当代文艺理论发展,推动文艺批评话语建构——“当代文艺理论发展与文艺批评话语建构”研讨会综述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刘世文 赵蕊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018ZDA276);2019年中国博士后特别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T120371);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新媒体艺术批评与审美研究”(项目编号:20EA195)的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深化当代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11月10日至12日,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项目组与《东方丛刊》编辑部承办的“当代文艺理论...
关键词:当代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批评 文艺学学科 话语建构 广西师范大学 学术史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文学批评的“批评性”与“文学性”关系辨析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62-76,共15页张利群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8ZDA276)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研究”系列论文之五
文学批评的“批评性”是批评之所以为批评的性质特征的规定性,具有批评存在生存的本体性意义,成为批评自觉的标志之一;文学批评以文学作为对象,构成“文学的”而非“其他的”批评,因而在其“批评性”评价中蕴含“文学性”价值意义,由此...
关键词:文学批评 批评性 文学性 本体性 文学评价 价值同构 
亚伯拉罕故事的空间批评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40-61,共22页陆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重大项目“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5ZDB084)阶段性成果
作为《旧约》的第一批文献,摩西五经假若是公元10世纪之后编撰而成,它对于史家笔法不应陌生。亚伯拉罕家族从美索不达米亚大城吾珥北上哈兰,复西行南下抵达巴勒斯坦南部,即迦南的南地,应是勾画了希伯来民族史前史的原始生存诉求。以撒...
关键词:摩西五经 亚伯拉罕 吾珥 迦南 以撒献祭 奥尔巴赫 
“沉郁顿挫”:作为诗歌批评话语的诠释路径
《东方丛刊》2024年第1期18-39,共22页蒋寅 
论杜诗必论其独创风格,论其独创风格必言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四字因此曾成为杜诗评价的焦点问题,直到今天仍一直在杜诗学者间引起论争。问题的症结在于“沉郁顿挫”虽出自杜甫《进雕赋表》的自述: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
关键词:沉郁顿挫 杜诗学 批评话语 雕赋 枚皋 杜甫 焦点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