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55被引量:5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张京华曾芳莫顺斌罗譞伍建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政治思想素质小说创作文学创作散文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社会科学》《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索》《广西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参与”的魅力:从戏曲艺术到网络艺术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92-95,共4页伍建华 
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它的"参与性",即吸引欣赏者亲身"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戏曲艺术,也正是"参与性"给戏曲艺术带来了持久性艺术魅力。影视艺术在剥夺了欣赏者的"参与"权利之后,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参与...
关键词:戏曲艺术 网络艺术 “参与性” 《大宅门》 独创性 网络电影 
论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个性审美教育
《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206-209,共4页潘雁飞 
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02C347)
正在来临或部分已然来临的后工业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几乎同行,后工业社会的种种负价值文化特征正在扭曲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的灵与肉。如何才能使这三者和谐发展?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个性审美教育是建构这一和谐发展范式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众化 个性 审美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4期106-107,共2页郑月香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起伏、学习、恋爱、择业等角度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并同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意在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交往 乐观心态 意志培养 心理咨询 
疑古何时走出?——田旭东博士新著《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读后被引量:3
《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9-25,共7页张京华 
本文赞同以疑古与新证(或释古、考古、走出疑古)作为描述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线索,而疑古时代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则是此问题视角中的一大焦点,其间的交会与嬗新尚有比较复杂的一面。田旭东女士的博士论文、中华书局《中华文史新刊》之...
关键词:疑古 走出疑古 释古 20世纪学术史 田旭东 李学勤 
明末清初北学的先驱——《乾坤大略》及其作者王余佑被引量:1
《朱子学刊》2004年第1期309-322,共14页张京华 
20世纪40年代嵇文甫论清初北学,以孙奇逢、李颙为两大宗,其后分布为河南、河北、关中、山西、山东诸儒,而归结于颜李学派②。而早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对清学的分疏,则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四人并称,而同归为王学。并进而比...
关键词:北学 清学 大略 河北 空疏 反动 山西 汉学者 
子家司马迁与史家司马迁被引量: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2-14,共3页张京华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hilosophy in Xianqin period follow the “Dao"and profess the “Zhi",and history record the truth.It is much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The primal name of Shiji is Taishigong or Taishigongshu,it ...
关键词:子学 史学 司马迁 史记 
马尔库塞:对传媒时代高层文化的批判被引量:1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18-19,共2页杨增和 
赫伯特·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高层文化的批判集中体现在高层文化批判功能的销蚀。
关键词:马尔库塞 高层文化 异化 批判 
何处是家园——鲁迅小说《故乡》的文化解读被引量:3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周甲辰 
《故乡》不是一篇政治小说,用“农村经济的破产”这一流行的观点来概括它很不妥当。《故乡》所蕴藏的情感体验主要是陌生与孤独,所表现的是作者鲁迅精神家园失落以后虚无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虚无生存状态下顽强不息的精神追寻。
关键词:鲁迅 小说评论 《故乡》 文化分析 
剖析汉魏六朝诗文中的爱情主题
《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29-30,共2页杨再喜 
以爱情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汉魏六朝为时间段,收集有关爱情主题的诗文并对此进行剖析。
关键词:古代诗文 汉魏六朝 爱情主题 
《离骚》“求女”的文化阐释被引量:1
《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42-45,共4页周甲辰 
对《离骚》"求女"隐喻内涵的解释,不管是"求贤君"说,是"求贤臣"说,还是其他种种学说,均有明显的不足。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求女"的"女"指的是理想,"求女"也就是追求理想。当然,这里的理想有其特殊所指,必须结合《离骚》所求的几位女子来...
关键词:《离骚》 屈原 “求女” 文化阐释 隐喻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