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作品数:990被引量:2221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江晓原李侠闫宏秀纪志刚黄庆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科学史人工智能爱因斯坦伦理《几何原本》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部奇书和一场虚惊
《书摘》2025年第3期118-120,共3页江晓原 
因为我主编的《科学史十五讲》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北大出版社的工作联系就多了起来。有一次去北京,与编辑室的领导和编辑们见了面,承蒙他们热情招待,其中有一项是赠书——到他们出版社的样书间去自由挑选。我对书的贪欲当然远远胜...
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 赠书 科学史 编辑 北大 
美国科学天才奖的人才早期孵化经验及其启示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5年第3期93-101,共9页王珂 李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项目编号:20ZD041);中国科协2022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项目编号:KXYJS2022059)。
美国科学天才奖是在二战时期成立的识别青少年科学天赋的竞赛活动,为美国的人才链条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智力资源。考察美国科学天才奖的历史发展以及人才孵化形式等,可以发现其运行机制具有以下特征:美国科学天才奖开创了学校、政府机构...
关键词:科学天才奖 人才孵化 生态系统 全链条人才培养 启示 
清除科学进步征程上的科研生态“藤壶效应”
《世界科学》2025年第2期1-1,共1页李侠 
进步概念是启蒙运动的产物,自18世纪以来,这种乐观的信念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被拓展到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科学领域自然是这种信念的最坚定捍卫者。近代科学的400年间一次次伟大的科学发现巩固与强化了这种信念,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obert M...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 近代科学 科研生态 实证的方法 启蒙运动 
转译、自立与科学化:日本近代针灸知识的建构路径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赵璟 刘士永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针灸学科史研究”(ZZ201914003)。
针灸在日本经历了从接纳、融合到科学化的过程,其间日本完成了从针灸知识的接受国到生产国的地位转换。近世日本针灸,通过韵文化改编与模型展示实现知识的跨阶层传递,而文本知识重构与多元针灸流派的发展促成本国针灸独立。明治维新伊始...
关键词:日本针灸 针灸科学化 知识生产模式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弹幕社群的互动研究以Bilibili为例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4期226-228,共3页尹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弹幕的出现打破了用户在观看视频时的孤立感,使众多用户得以实现“同时虚拟在场”。在这一过程中,弹幕互动展现出鲜明的群体化特征,形成了一场在线的互动仪式。文章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重点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 弹幕 互动 Bilibili 
唐文治“新实学”思想研究
《孔子研究》2025年第1期96-107,159,共13页史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盛宣怀档案科技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1BTQ108)的阶段性成果。
唐文治的实学思想是对明清实学的传承与发展。时代变局之下,唐文治实学思想已经突破传统实学的范畴,具有“新实学”的理论意涵。通过融合西学知识体系,唐文治发展了传统实学的元气实体、理气合一、道器不离等思想,为其开展经世活动奠定...
关键词:唐文治 新实学 元气实体 经世致用 躬行实践 
“万物互联”时代数据表征的“黑箱”效应及治理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刘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身联网’技术的哲学问题研究”(21CZX019)的阶段性成果。
在万物互联时代,数据作为“焦点”,在表征现实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构造新的现实世界。因此,数据表征一方面体现为从离身性到具身性的嬗变,形成“人-数据聚合体”;另一方面,数据表征则具有情境性,容易导致数据表征的“黑箱”效应。为打...
关键词:万物互联 数据表征 黑箱 治理策略 
数字史学对历史研究的方法创新与实践路径
《广东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吴艺贝 李中清 
在16世纪科学革命发生之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多基于宗教,依赖直觉解释。科学革命开始后,人们慢慢认识到直觉的局限性,发现过去对世界的认识存在不足或错误。伽利略将实验方法引入科学后,自然科学开始基于观察和实证进行研究,探索“未知...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 数字史学 16世纪 伽利略 自然科学 局限性 直觉 
审视“数据之镜”的本体论意涵——数智时代的媒介复合与边界重塑
《现代出版》2025年第2期61-71,共11页闫宏秀 杨映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字化未来与数据伦理的哲学基础研究”(编号:23JZD005)。
数据智能化的交互性或曰互为操作性使得作为界面的“数据之镜”已经从人与物的技术化表征,走向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基于此的媒介复合重塑直接指向“数据之镜”的本体论意涵。从存在场域的真实性来看,“数据之镜”所呈现的镜像具有...
关键词:“数据之镜” 数据主义 技术现象学 人机(技)契约 
中国传统历法中交食亏复方位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4年第4期427-440,共14页辛佳岱 吕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月亮运动理论的模型及其精度研究”(项目编号:1230306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法史”(项目编号:22&ZD221)。
交食亏复方位是中国古代历法步交会术中重要的内容,对完整描述交食过程不可或缺,且被作为验证一部历法好坏的标准之一。然而,前人对历代交食亏复方位术文的校勘及理解仍存在不足。本文梳理总结并探讨了传统历法中交食亏复方位判定方法...
关键词:《景初历》 《大衍历》 《钦天历》 交食 亏复方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