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

作品数:56被引量:17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城市更新公共空间传统聚落农业更多>>
发文期刊:《工业建筑》《城市规划》《小城镇建设》《地理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产业引领设计:产业园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新探--以防城港市医药制造产业园为例
《城市建筑》2025年第9期96-101,共6页邵帅 郝晋伟 陈浩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69211310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3ZCK0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涵的新时代,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程度与空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其总体城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为尝试解决产业园区总体城市设计与产业策划、产业体系建构衔接性不畅的问题,以防城...
关键词:产业园区 总体城市设计 产业规划 防城港市 
地域文化在上海地铁公共空间表达方式的演进历程
《公共艺术》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徐心怡(文/图) 沈滢(文/图) 刘勇(文/图)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提升城市品质的内涵及其路径研究”(2018BCK002)和地铁空间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22H00992)成果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不少城市地铁公共空间面临着识别度不高、缺少地域特色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地铁作为研究案例,深入探讨地铁公共空间中地域文化表达方式的演进历程,以揭示地域文化呈现的新倾向。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在上海地铁...
关键词:公共空间 地域文化 上海地铁 演进历程 
五感视角下合肥市城隍庙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上海土地》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聂博文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快速城市化的弊病开始显现,城市更新的作用逐渐凸显。在城市的老城区中,特别是传统风貌地段,往往出现物质老化、功能衰退、交通堵塞、活力下降等问题。五感理论以人的感知为核心,从嗅觉、视觉、听觉、味觉...
关键词:五感理论 存量规划 城市更新 传统风貌街区 
设计的社会转向:西方社会设计二十年
《公共艺术》2024年第4期6-10,共5页戎筱  
21世纪初,社会设计成为西方设计领域的一个新的趋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西方社会设计呈现出三个主要阶段,即从反思商业设计、聚焦社会问题,转变为重视改变社会关系的设计过程,再转变为直面社会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这反映了社会设...
关键词:社会设计 社会创新设计 社会问题 
从旧工业区到城市文化创意空间:合柴1972文创园的更新改造被引量:1
《公共艺术》2024年第3期90-100,共11页徐雅琴(文/图) 
从20世纪末开始,国内外广泛展开了利用旧工业遗存塑造城市文化创意场所的城市空间转型实践,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关注。近年来,艺术氛围薄弱、资金不足的国内非一线城市也开始推动旧工业区向城市文化创意空间转型,形成了一系列有益探...
关键词:城市更新 旧工业园区 城市文化空间 公共艺术 
县域城镇化:挑战与未来被引量:1
《小城镇建设》2024年第9期5-12,共8页申明锐 潘毅刚 陈前虎 沈迟 卓贤 桂华 张立 李裕瑞 吴康 郝晋伟 陈文杰 
2023年9月,由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承办的“县域城镇化:挑战与未来”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顺利召开。来自政学研各界专家学者结合各地工作实践,围绕如何破解当前县域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问...
关键词:规划研究院 县域城镇化 南京大学 会议发言 研讨交流 学术对话 策划出版 中国城市规划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公众情绪感知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
《上海城市规划》2024年第4期140-148,共9页刘勇 单宗媛 徐心怡 杨希 何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研究”(编号23ZDA049);2024年上海市“十五五”规划前期课题平行研究项目(编号2024ECNUSHSWWGH009)资助。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公众情绪感知来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成为提升公众既有空间体验的思考之一。结合环境心理学,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利用新浪微博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的公众情绪感知,并通过...
关键词:社交媒体 公众情绪 公共空间感知 情绪词频分析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城市街区“人—地”情感关联测度及启示——以上海多伦路街区为例
《上海城市规划》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周静 邝远霄 刘勇 尹嘉晟 张怡薇 
在Scannell与Gifford提出的地方依恋三维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人—地”坐标系的基本骨架,通过大语言模型计算量化的心理过程,表征“人—地”情感关联,并以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街区为例进行应用探索。研究发现,人们对多伦路街区这一“嵌在...
关键词:大语言模型 城市街区 情感测度 街区记忆圈 上海 
双视角、双维度下超大城市的通勤效率——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2
《地理研究》2024年第2期429-445,共17页岳丽莹 朱宇 李开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3YJCZH28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3M732174);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2PJC049);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3BCK003)。
居住-就业空间配置决定居民通勤行为,开展通勤效率研究对优化职住空间分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尤为重要,但已有研究鲜有从双视角(平均通勤距离与通勤空间组织)、双维度(学历与出行方式)对其进行考察。以上海市为例,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
关键词:职住平衡 过剩通勤 通勤效率 上海 
从共享指数视角解读共享居住创新模式
《工业建筑》2023年第12期92-98,共7页羊烨 李振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8468,52078345)。
提出共享空间的面积占比-共享空间单位面积的服务人数(Y-L)评价体系,基于数据解读共享居住的创新模式。通过10个共享居住建筑案例,提取其中的共享空间的数值,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共享空间的设计规律。首先,文章归纳了共享空间的组...
关键词:共享空间 共享指数 绿色建筑 建筑性能 性能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