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器具

作品数:45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徐国青蒋好李竹雨刘显波石碧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茶叶博物馆湖北工业大学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西部大开发》《中国收藏》《文物春秋》《大观周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茶器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目的论视角下宋代青瓷饮茶器具翻译策略研究
《海外英语》2025年第3期15-17,共3页黄秀 高歌 
2022年浙江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kcsz20220208);2022年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思政)《服饰文化翻译》(研究项目编号:YKC-2022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适用于宋代饮茶器具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以及如何在翻译宋代青瓷茶具时更好地传达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结合《巧剜明月:浙江古代青瓷茶具鉴赏与研究》一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何通过翻译更好地传达...
关键词:目的论 茶文化传播 茶具翻译 
于紫禁之巅,赴千年茶宴
《中学生博览》2024年第1期20-21,共2页桑森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红墙金瓦的城楼宫殿里,茶树掩映,茶器精美,成百乃至上千年的饮茶器具被依次陈列在玻璃展柜里,宫殿上方绘以金龙五彩漆画,整体雍容华贵,古色古香,尽显宫廷气度。这便是故宫博物院午门城楼展厅所承办的展览——“茶·...
关键词:茶文化 饮茶器具 茶器 茶宴 故宫博物院 
铛、铫与鍑——浅论唐代的煎茶器被引量:1
《收藏家》2022年第11期87-92,共6页李竹雨 
中国古代茶器种类繁多,各自具有不同用途,茶器的造型样式以茶事活动的目的为依据,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同时讲求美观,并逐渐赋予精神内涵。纵观中国古代饮茶的发展,可以发现饮茶方式的变化,造成了饮茶器具的改革,一些失去实用功能的茶器...
关键词:茶事活动 茶器 饮茶方式 饮茶器具 实用功能 造型样式 精神内涵 唐代 
品雅茶具被引量:1
《养生月刊》2022年第1期90-93,共4页潘春华 翟爱萍 
茶具,又称茶器、茗器,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酺已盖藏"记载,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意思是说烹茶前要家僮将各种茶具洗净备用。《茶经》中,陆羽把采茶制茶...
关键词:《茶经》 中国茶文化 茶泡茶 茶器 饮茶器具 茶具 陆羽 品饮 
霍州窑印花白釉茶碗的审美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
《茶博览》2020年第10期74-75,7,共3页乐素娜 
金代女真人十分推崇宋人的生活方.式,故而饮茶成风,每年需要从南方运来大量的茶叶。金人在饮茶时亦颇重视礼仪及茶具的选择,将饮茶视为高雅文化活动。金代女真族饮茶器具不仅尚黑,也很喜欢白、绿色,这种特殊的审美嗜好也反映在茶道用具...
关键词:中国茶叶博物馆 饮茶器具 茶碗 馆藏文物 茶器 茶道 女真人 高雅文化 
简析精品紫砂《文竹提梁》的艺术美感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年第8期101-101,共1页万玉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又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创作此壶不仅是对淡泊、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也是希望生命如竹子一样长青不败的美好意愿,象征青春永驻。
关键词:文竹提梁 饮茶器具 造型 
王者之风,虎虎生威——浅谈紫砂壶“王者之风”的文化和艺术特征
《江苏陶瓷》2018年第3期59-59,61,共2页孙金立 
宜兴紫砂壶作为实用的饮茶器具,几百年来深受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紫砂壶更像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进而更好地促进紫砂艺术的发展。可以说,艺术和文化是衡量一把壶综合价值的两大重要标准,也是紫砂艺人进行创...
关键词:艺术特征 中华文化 紫砂壶 创作空间 饮茶器具 综合价值 艺术形式  
现代茶具的分类被引量:2
《大观(收藏)》2017年第6期14-25,共12页慢生活工坊 
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又被称作琉璃茶具,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饮茶的器具,随着现代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玻璃茶具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茶具之一。玻璃茶具的发展玻璃,古代称之为流璃或琉璃,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制品。我...
关键词:景德镇 紫砂壶 饮茶器具 脱胎漆器 
浅谈“宽心壶”的创作立意
《山东陶瓷》2017年第6期45-45,共1页杨丽萍 
从古到今,人类尝试过许多种类的饮茶器具,其中最具特色的,且富有文化韵味的当属陶都宜兴的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受欢迎的原因有很多,在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手中,它能随时代的需求而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文化属性,让自身更符合当代人们的...
关键词:立意 创作 紫砂茶具 文化属性 饮茶器具 审美需求 
踏雪寻梅
《长江文艺》2017年第10期98-101,共4页祝勇 
一或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人的衣食住用里,一直透着对自然的敏感。漆器是最典型的一种。这些以漆(一种树的汁液)髹涂的器物,小至笔墨纸砚、盘碗碟盒,大至桌椅箱柜,几乎可以覆盖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可见漆器的巨大包容性,可以...
关键词:踏雪寻梅 髹涂 箱柜 圆盒 明代初期 林逋 饮茶器具 茂林修竹 宋曹 采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