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

作品数:2112被引量:616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波霍建波卞东波胡翼鹏宁稼雨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鲁褒《钱神论》的经济伦理意蕴被引量:1
《中国钱币》2023年第2期39-48,共10页桑东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人伦观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现代审视研究》(13bzx071)阶段性成果。
《钱神论》是西晋隐士鲁褒所写的一篇奇文。他通过司空公子与綦毋先生的对话,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达官贵人对钱的热衷,抨击了拜金主义。魏晋时期是中国文人自我意识觉醒和人文精神兴起的重要时期。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汉末魏晋...
关键词:自我意识觉醒 《钱神论》 汉末魏晋 宗白华先生 鲁褒 拜金主义 隐士 伦理意蕴 
出山:华北民间年画中的英雄史开端被引量:2
《民俗研究》2023年第2期29-50,158,共23页赵丙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18)的阶段性成果。
在许多华北年画中,都会有姜太公、刘伯温两个“军师”的形象,以此为基本资料依据,参以《封神演义》《英烈传》等讲史小说、戏曲、传说等,可探讨士人在与皇权打交道过程中的关系问题。在传统天命观下,一个新朝的潜在皇帝登场后,必须有一...
关键词:英雄史 出山 隐士 皇权 政治宇宙观 
“四皓”: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的符号被引量:3
《文史哲》2022年第3期85-95,167,共12页范子烨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12年度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2JJD750004)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17ZDA252)的阶段性成果。
秦汉之际的著名隐士“四皓”之所以成为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的一个符号,原因在于他们在易代之际做出的抉择,而士人的这种抉择是最见人性、人情,最见人心、人品的。西汉时代司马迁、扬雄对“四皓”的文化定位,为中古士人对“四皓”的接受和...
关键词:四皓 隐士 隐逸 事功 真隐 
北宋士人种菊诗探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贺同赏 于雅琴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ZW040);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6WC13)。
士人种菊诗,是指士人描写自身及其他士人种植菊花活动以抒情寄意的诗歌作品。北宋士人种菊诗作,涉及菊花之祛病健身延年之养生功效,美艳高洁淡泊的比德质素等多重意涵;折射出作者们不同心灵倾向,如江休复之洒落,司马光之朴素,欧阳修之悲...
关键词:北宋 为官之士 隐士 种菊诗 陶渊明 
论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升格及价值建构
《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38-45,共8页龚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ZW078)——古代传记文体的发展与文史观念之演变。
王绩起初以隐士闻名,后来被视作初唐的重要诗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唐宋文人将王绩视为隐士,原因在于其诗未得到认可。明清文人强调“诗必盛唐”,发现王绩诗对盛唐之音的肇启作用,促使王绩的文学史地位发生了关键性...
关键词:王绩 隐士 诗人 文学史 
归去来兮--陶渊明的“见机”智慧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1年第7期103-105,共3页范子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7ZDA252
隐士是我国古代的一类特殊人物,五帝时代有巢父、许由,三代之际有伯夷、叔齐,秦汉时期有“商山四皓”等,无论怎样暴虐的时代,隐士都是存在的,这意味着在古代的专制社会中,隐士是可以被包容并且具有独立生存空间的人物,无论是物质空间还...
关键词:商山四皓 谢灵运 隐士 五帝时代 伯夷 叔齐 物质空间 隐逸 
“承”与“弃”——“陶隐士”形象海外“译变”轨迹研究被引量: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28-135,共8页谢紫薇 宫玉波 卢明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YY049)。
在新时期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背景下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其译介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凸显。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关键词:“陶隐士” 陶诗 典籍英译 
元代南方道士马臻的宗教实践与诗歌创作
《江汉论坛》2019年第7期86-91,共6页吴光正 曹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15ZDB069)
宋元易代为南方道教带来了一批世家子弟出身的道士,马臻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霞外诗集》按照时间编年,是其宗教实践和生命情思的体现,也是元代前期南方士人命运的反映,其宗教实践和文学创作在道教史和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马臻 遗民 道士 隐士 元代文坛 宗教实践 生命情思 
孔子的进退之道与其对隐士群体之态度——《论语》“鸟兽不可与同群”新释论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19年第5期33-41,共9页吴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17ZDA259)
乱世之中,孔子一方面主张"无道则隐",一方面又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方面视隐者为道德知己,一方面又不得不与其分道扬镳。因此,孔子与隐士在道德追求上共通,在政治取向上殊途。隐士身心俱隐,孔子身隐而心不隐。《论语》中"鸟兽不可与...
关键词:孔子 隐士 论语 鸟兽 
论陶渊明的平民化写作基础
《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18-27,共10页牟华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17ZDA252)
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平民作家。陶渊明在平民化写作上超迈古今,取得极高的成就,体现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宝贵的写作良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书写的缺憾。其成就的取得源于他坚厚的平民化写作基础,主要表...
关键词:陶渊明 隐士 平民作家 写作平民化 写作基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