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派

作品数:37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永祥李东亮王晴飞钟瑜宁魏洲阳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复旦大学新余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皖西学院学报》《山东社会科学》《海外英语》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文学社团与新文学女性作家的养成——以现代评论派和袁昌英为中心
《江汉论坛》2022年第8期85-91,共7页龚润枝 
湖南省醴陵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袁昌英文集》系列丛书编纂出版项目(项目编编号:250000042)。
从湖南醴陵乡下走出来的传统闺秀到五四一代女作家,袁昌英的蜕变既得益于现代教育,也与“英美派”留学生群体的交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平洋》杂志时期,在体验域外新生活及与“英美派”留学生等的往来中,她完成了由东方闺阁女儿到...
关键词:“英美派” 《太平洋》 《现代评论》 《武汉日报·现代文艺》 袁昌英 
丁文江“全种万世”的家国情怀
《民主与科学》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张耀杰 
长期以来,包括我本人在内的研究者,一直把丁文江、胡适等人认定为高度西方化的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却没有充分认识到,他们置身于国家民族面临存亡危机的特定历史情境当中,在超科学超现实的形而上维度所信守的,一直是"为...
关键词:家国情怀 丁文江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人生信仰 英美派 历史情境 超现实 哲学理念 
华盛顿会议上的“英美派”外交官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73-79,111,共8页陈永祥 龚盼 
“英美派”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破天荒之举。但在面临大国秘密外交与强权政治的严酷现实下,中国人期望美国标榜的“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落空了。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派”外交官以日益觉醒的国内民众为...
关键词:华盛顿会议 “英美派”外交官 国际关系 
精神分析视域下英美女性主义小说对比研究 ——以斯帕克与安波特为例
《文存阅刊》2017年第11期158-158,共1页张云鹤 
辽宁省社科基金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英美派'差异性的精神分析视角(L15DWW001)结题项目
本文依托女性主义以及拉康镜子阶段理论,以她们各自代表作《驾驶席》和《裂镜》中的女主人公中的莉斯和卡罗琳为切入点,通过精神分析视角剖析两位女性人物的心理变化,以期证明英美女性主义文论所带来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对英美女性...
关键词:莉斯 卡罗琳 女性主义 英美派差异性 
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英美派”女性主义差异性解析——以肖瓦尔特和伍尔夫文论为例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77-79,共3页张云鹤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通常划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但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视角下,"英美派"内部的差异性也日渐凸显。本文依托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以英美女性主义批评先驱伊·肖瓦尔特的"双声话语"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为切...
关键词:双性同体 双声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拉康 
同道之间:民国时期西医本土化进程中的派系纷争
《皖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93-100,共8页郝先中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S092)
民国时期,西医在完成本土化的进程中,出现过以英美派与德日派为代表的医派纷争局面。笔者认为,西医教育的培养渠道不同是派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教会医院及教会医学院校是派生英美派西医的摇篮,而大批留日医学生直接构建了德日派系的强大阵...
关键词:英美派 德日派 西医教育 殖民现代性 民国时期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校园英语》2015年第34期252-252,共1页朱维佳 
英美派是与法国派相对应的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要学派。它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研究女性作品的特殊性,批判传统文学标准中的男性中心主义,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努力发掘和寻找女性文学的自身特点,强调女性本...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英美派 概念与特点 
卫生之道与卫生政治化——20世纪中国西医体系的确立与演变(1900—1949)被引量:14
《史林》2014年第5期91-102,189,共12页高晞 
中国西医知识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是在晚清至民国期间。既往的研究都立足于"传入"与"接受"相互对应的层面。本文着重由官方角度考察这段时期统治者在制定国家策略的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方医学的知识体系和卫生体制改善中国医疗卫生状况,创建...
关键词:卫生之道 医学知识体系 英美派 德日派 法比派 
抗日战争全局视野下的“英美派”探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24-129,共6页陈永祥 庞嘉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美派外交官群体与国民政府美援外交研究(1931-1945)"(项目编号:12BZS041)
"英美派"是国民党政权内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它缘起于清末民初国人的留学潮流,形成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外部环境。"英美派"政治上崇尚英美民主模式,经济上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外交上主张联合欧美、抵御日本。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
关键词:抗日战争 “英美派” 美援外交 
一件关乎民国年间政、学、商三界的重大事件——1929年《本国史》教科书案新探被引量:3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4年第5期34-40,17,共8页李长银 
《本国史》教科书案首先是一件发生在1929年间的学术史事件。"不承认三皇五帝为事实"是导致这起教科书案发生的直接导火索,而以胡适、顾颉刚为代表的"留学英美派"与"留学法日派"之间的纷争则是其中的真正主因。更值得注意的是,这起教科...
关键词:1929年 《本国史》 “留学英美派” “留学法日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