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话语

作品数:39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康建明李林臻古远清杜金艳陈晓娴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理论》《短篇小说(原创版)》《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隐匿的批判:叶广芩动物小说《长虫二颤》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新余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孔岩 马彦蕾 
叶广芩在小说《长虫二颤》中不仅批判了以男性为主导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揭示了农村场域中女性话语的缺失和女性与自然被异质同构为父权制下他者的境况。同时,作家也看到了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和男女两性关系带来的利弊,虽然她有时会不小...
关键词:叶广芩 《长虫二颤》 生态女性主义 动物小说 “双声话语” 
循双声话语,悟“楼记”篇性--《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2022年第29期56-58,共3页林欣 汲安庆 
南京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致用·致美·致在: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号码:jbgh2022087。
“双声话语”是《岳阳楼记》的显著篇性——显性话语是劝慰滕子京,为其心灵疗伤;隐性话语是对自己的灵魂下达绝对律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教学设计以此“双声话语”为核心,按记楼、记景、记人的课脉经纬展开教学,体悟作...
关键词:《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双声话语 写作秘妙 胸襟抱负 
情本体中的生命智慧——以《因为有情:戴小华散文精选集》为例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2年第1期86-92,共7页戴冠青 
戴小华散文以富有情感的真切眼光和朴素情怀去探寻生命的内在意义并思考爱的伟大力量,在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的双声话语相互融合中,铺展开关于精神生态和生命哲学的独特思考和人生智慧。她笔下的自然风物、生活日常、家国视野皆有情有爱...
关键词:戴小华散文 情本体 双声话语 生命智慧 人文情怀 
贵妇之死--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论《贵妇失宠》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2期20-23,106,共5页冯茜 
四川省2018年社科规划项目《斯蒂芬·茨威格中国影响研究》(项目编号:SC18A037);西南民族大学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茨威格文学文体研究》(项目编号:2020SYB23)阶段性成果。
著名德语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尤以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女性见长,他在小说《贵妇失宠》中塑造了一个被贬斥到小镇最后绝望而死的贵妇德·普里夫人。这位外表迷人并且富有魅力的夫人,实际上是一位风流成性、...
关键词:《贵妇失宠》 天使与妖妇 男权中心 他者 双声话语 
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品读《纳尼亚传奇》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76-81,共6页侯炜征 
《纳尼亚传奇》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及科学幻想作家C.S.刘易斯创作的系列小说,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神秘国度——纳尼亚,小主人公们不畏艰难险阻最终战胜了恶势力,跌宕起伏而又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故事对儿童读者有着深刻教育意义。为了...
关键词:《纳尼亚传奇》 双重时空 双声话语 叙事策略 
两栖性、双声话语与个人化诗歌体式的生成——论北岛1970年代的诗歌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5期145-151,共7页王士强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
关键词:诗歌体式 70年代 北岛 双声话语 个人化 80年代 朦胧诗人 历史条件 
伊迪丝·华顿鬼故事“双声话语”书写策略探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33-38,共6页邓治 彭凌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伊迪丝·华顿鬼故事研究"(15C0128)
伊迪丝·华顿的鬼故事系列短篇小说具有"双声话语"的性质,即采用鬼故事这一为男权社会所接受的文学体裁表达华顿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性质通过以"鬼"为主的意象群、缺席、不可靠的叙事者等书写策略得以体现。采用这些书写策略,华顿反映...
关键词:伊迪斯·华顿 鬼故事 双声话语 书写策略 
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英美派”女性主义差异性解析——以肖瓦尔特和伍尔夫文论为例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77-79,共3页张云鹤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通常划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但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视角下,"英美派"内部的差异性也日渐凸显。本文依托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以英美女性主义批评先驱伊·肖瓦尔特的"双声话语"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为切...
关键词:双性同体 双声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拉康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美学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许雪姣 
死亡意识是迟子建化不开绕不去的一个浓郁情结。想象性与现实性、暴力性与温情性、空灵性与充实性是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双声话语表现,超越了绝对的界限而达到有机统一。究其成因,主要有萨满教原始思维的浸淫、道家的人生哲学和以神...
关键词:迟子建 小说 死亡美学 双声话语 价值取向 
创造性“误读”:——《色戒》的女性主义再阐释
《艺术品鉴》2015年第1期126-,119,共2页郝莺莺 
由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于1950年居于上海时期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李安将镜头对准男性权威统摄下的女性,构建了一个关于女性生存境遇和生存感悟的故事。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理论,试从双声话语和身体写作两方面入手,推究影片...
关键词:《色戒》 双声话语 身体写作 创造性阐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