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关系

作品数:27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傅敏崔巍闻黎明严智德戴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皖西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历史教学问题》《学海》《史学月刊》《人文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南威岛到南沙群岛:英国南沙政策的起源与形成(1930—1933年)
《边界与海洋研究》2024年第4期46-62,共17页蔡梓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大国博弈与冷战时期英国南海诸岛政策研究(1945—1980年)”(批准号:2022ELS001)的阶段性成果。
1930—1933年英国在应对法国侵占南沙岛屿及日本对南沙之野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不承认不放弃”政策,即为英国南沙政策的早期形态。1930年法国抢占南威岛,英国在“殖民情结”触动下和法国交涉。英国随后以帝国防务安全为决策基点,想象...
关键词:英国南沙政策 英法关系 英日关系 九小岛事件 
从对抗到合流:冷战初期英日关系演变中的中国因素(1947—1957)
《史林》2024年第2期33-44,216,共13页吴博皓 
在1950年代中期,英日两国逐渐改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经贸问题上的对抗态势,并就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共同利益展开了深入合作。本文指出,新中国的崛起对当时英日两国从对抗走向合作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英日两国的合作既存在...
关键词:英日关系 冷战史 外交史 东南亚 
全球视角下17世纪初英国在日本的扩张及其挫折
《全球史评论》2023年第1期154-173,381-382,共22页肖飞燕 
17世纪初以东印度公司为殖民先锋的英国将触角延伸至东北亚的日本,建立商馆,开启了对日的通商贸易。然而,英国人在日本经营仅仅勉强维持了十年就戛然而止,此后英日关系进入漫长的休眠状态,直至19世纪中叶双边关系才得以恢复。17世纪初...
关键词:英国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 德川幕府 英日关系 
日本的扩张与英国的因应(1937—1941)——以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为中心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3年第1期91-102,143,共13页蔡梓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历史主权研究”(18ZDA184)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担心日本侵占中国南沙群岛进而“南进”。囿于“三线作战”的担忧,英国决定采取联合欧美列强尤其是法国遏止日本侵占南沙的对策。1939年3月31日日本宣布兼并南沙后,秉承“地中海优先于远东”的原则,英国仍...
关键词: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英日关系 南沙群岛 英国南沙政策 
论英国公共领域中威廉·亚当斯的形象流变
《全球史评论》2022年第2期102-113,342,共13页孙晓斌 
威廉·亚当斯被认为是第一位到达了日本的英格兰人,他于1600年因意外漂流至日本,为德川家康所救并一直生活在日本直到去世。他的经历在日本广为人知,但他的形象在故乡英国的公共领域中却被埋没了两个半世纪。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他...
关键词:英日关系 威廉·亚当斯 公共领域 航海家 
国际关系视角下英国西沙政策再探讨(1920-1934)
《人文杂志》2022年第11期48-59,共12页蔡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15@ZH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历史主权研究”(18ZDA184)。
一战后英日关系逆转,英国开始疑惧日本对西沙的经济渗透暗藏军事企图,于1920年主动介入西沙问题。英国基于西沙对日本有用但对自身用处不大的判断,且囿于“十年规则”,以遏止日本侵占西沙为决策目标,逐步形成“策略性支持中国”政策。...
关键词:英国西沙政策 中英关系 英日关系 西沙问题 
病笃乱投医:英国“南沙基地建设”构想的形成与幻灭(1935—1938年)被引量:2
《太平洋学报》2022年第10期61-74,共14页蔡梓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特别委托项目(15@ZH009);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二十世纪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历史主权研究”重大项目(18ZDA1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沙基地建设”构想从形成到幻灭,与英国所处大国博弈形势演变及其帝国防务战略调整息息相关。其间,英国对南沙之于帝国东部防务体系之价值的认知变动起到关键影响。由于安全形势恶化,英国于1935年萌生在南海诸岛建设军事基地的想法,...
关键词:南沙群岛 西沙群岛 英法关系 英日关系 英帝国防务战略 
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对日本争夺上海公共租界权力的因应
《民国研究》2022年第1期151-171,共21页李泽晖 
随着侵华战争陷入僵局,日本与英美在中国的矛盾逐渐加深,上海公共租界先前的权力平衡开始被打破。1940年工部局选举中,基于租界内英日宿怨,日本侨民向主宰租界秩序的英国势力发出挑战,双方围绕董事会选举展开竞逐。英方在选举中所采取...
关键词:上海公共租界 英日关系 太平洋战争 工部局 
汉口重建与袁世凯的长江布局——兼论洪宪帝制前后的中、英、日关系
《理论月刊》2021年第2期151-160,共10页商盛阳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清除国民党势力后,袁世凯大肆增强个人权力。在稳定北方的局面后,在南方袁世凯欲通过插手汉口重建来强化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与此同时,英国迫切希望通过介入重建工作以抵制日本在长江一带的扩张,故中英双方一拍即合签...
关键词:洪宪帝制 中英日关系 长江流域 汉口重建 民初政局 
“许阁森事件”后英国的交涉与因应研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63-67,共5页郭钦逸 钟立扬 
“许阁森事件”是抗战全面爆发初期远东地区国际冲突的个案。该事件引发了英日之间一系列外交交涉,甚至造成英日关系的紧张。事件发生之初,英国态度强硬,要求日本道歉并且主动承担责任。日本以拖延的态度对事件进行调查,英国考虑召回大...
关键词:“许阁森事件” 英日关系 抗战初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