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诗汉译

作品数:227被引量:29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旭杨立学王宝童王东风王改娣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语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试论“五四”时期的文言古体诗译诗——以《学衡》的英诗汉译为例
《外语研究》2021年第3期93-100,共8页姜筠 
201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编号:201706010226)的资助
学衡派是“五四”时期以文言古体诗翻译西诗的代表。一方面,学衡译者的译诗实践的确受到文类规范的困囿;另一方面,他们努力挖掘文言古体诗容纳新材料的潜能。学衡译者采用“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策略,有三个目的:捍卫诗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西诗汉译 文言古体诗译诗 《学衡》 “以新材料入旧格律” 表意潜能 
历史的重构:一部中国英诗汉译断代批评史的构想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72-76,共5页张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06JA75047-9901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08BWW021)"中国英诗汉译史论"阶段性成果
本文为撰写一部英语诗歌汉译诗论的初步构想。该课题从现代翻译学的视角探讨至抗日战争爆发为止中国的英诗汉译情况,涉及两个不同特质的时期:"五四"以前的萌建期和自"五四"起至1937年的发展期。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新的历史观重构一部翻译...
关键词:诗歌 翻译 批评史 重写 
谈英诗汉译的原则被引量:3
《外语研究》1999年第1期51-54,共4页李德俊 
谈英诗汉译的原则李德俊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曾给诗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诗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Whatgetslostintranslation)。我国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卞之琳先生对译诗有过这样的看法:“诗是无...
关键词:英诗汉译 闻一多 “滋味” 诗歌创作 诗的语言 节奏 自由诗 英语诗歌 个性特征 《草叶集》 
一首英诗汉译小议
《外语研究》1986年第3期56-59,52,共5页涂寿鹏 
诗是可译的,这已是普遍的看法了。但诗人的气质、时代、国度迥异,诗歌又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精粹的部分,这就增加了译诗之难。从赏析诗歌的角度看,不同读者可能对同一首诗作出各自的诠释。而且任何复杂的文学形式,象英诗汉译就不可能降...
关键词:英诗汉译 译诗 文学翻译 诗歌 民族语言 科技翻译 语言应用 创作意图 可译 文学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