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诗

作品数:43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家康刘勉李丽君盛敏周俊玲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佛教文化》《社科纵横》《群众》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秋赏菊话菊联
《半月选读》2023年第19期46-46,共1页李盛仙 
菊花品性高洁,孤标傲世,不畏风霜,冒寒而放,有“傲霜”之称。“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历代文人墨客不仅为它留下了大量的咏菊诗,而且也有不少情趣益然的赏菊联。据《楹联丛话》记载,清代,北京宣武门外赵象庵家,菊花最盛。...
关键词:孤标傲世 咏菊诗 赏菊 金门 文人墨客 菊花 性命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咏菊诗两首赏析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23年第10期28-29,共2页温世浩 
菊花以其特有的品质,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达志趣。魏晋时有很多咏菊诗。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菊花成了“花中隐者”。唐宋时期,菊这一意象的寓意更...
关键词:采菊东篱下 田园生活 咏菊诗 孟浩然 隐者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唐宋时期 
菊花诗韵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21年第10期61-61,共1页潘春华 
菊花被誉为“花之君子”,因为它不妖不媚,不张扬不狂傲,坚韧执着,高雅素洁。千百年来,尤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文人雅士、志士仁人所钟爱,以菊明志,抒发情怀,留下了一首首传诵千古的咏菊诗篇。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用“...
关键词:文人雅士 诗韵 狂傲 咏菊诗 《离骚》 菊花 钟会 志士仁人 
人生失意无南北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与王安石的恩怨情仇
《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第3期70-79,共10页李思达 
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撰的小说大全《警世通言》中,有一则颇具趣味的故事:王安石任宰相时,苏轼自恃其才老是给他挑刺。某次苏轼从湖州任上回来拜访王安石,在书房看到他一张未写完的咏菊诗稿,上面写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关键词:《警世通言》 恩怨情仇 冯梦龙 王安石 苏轼 咏菊诗 
中日古典咏菊诗歌比较 ——以咏菊模式为中心
《新丝路(下旬)》2020年第24期0178-0179,共2页柳珂 
本论文系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校级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中日咏菊诗歌文化内涵比较研究》成果,编号:2019-YB- 62;河南省社科联2020年度调研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菊文化对日本古典诗歌的影响研究》研究成果。编号:SKL-2020-1401
中国是菊之故乡,菊花在中国历经从实用到审美,从 物质到精神的衍变过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菊由自然物象上升 为文学意象,成为文人寄托理想、表达情感的载体之一。菊花自 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后,随着汉文化在日本自上而下的渗透,开始 进入...
关键词:中日 汉诗 和歌 白菊 移菊 菊酒 
菅原道真的咏菊诗考述——兼与白居易诗歌的比较被引量: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36-42,共7页刘昱江 徐臻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唐文化圈视域下的东亚‘诗歌互动’研究”(15YJCZH195)的阶段研究成果;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成长项目(2018X050003)的阶段研究成果;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TP)校级项目“菅原道真对白居易诗歌的受容——以《菅家文草》中‘菊’的描写为例”(180816)的阶段研究成果。
菅原道真是日本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汉诗人,一生著述颇丰,汉学造诣极高。文章通过对《菅家文草》所载咏菊诗的梳理,分析菅原道真汉诗的情感内涵及艺术特征:思想情感上,执着于在菊诗中展露复杂的内心世界;艺术手法上,善用道教典故,将白菊...
关键词:菅原道真 《菅家文草》 咏菊诗 白居易 
黛玉咏菊情未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36期39-39,共1页崔年红 
"由物及人细体会;由己及物现思考;物我合一诉真情。"这是林黛玉的咏菊诗作给予我们的赏析启示。
关键词:林黛玉 咏菊诗 赏析 
重阳话野菊
《开心(康乐寿)》2019年第9期28-28,共1页甘金龙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也是山上的野菊开放之时。山上的野菊花个头较小,却有着鲜亮的黄色,所以,这种野菊花又叫作“黄花”,它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弱小、野逸、清瘦。在历代的咏菊诗中,咏黄色的菊花居多,唯李清照那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关键词:重阳节 野菊花 老人节 咏菊诗 李清照 黄色 黄花 
芳草艺典?闻立圣写花百感
《芳草(文学杂志)》2019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品赏《闻立圣写花百感》,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写花践行、以集理成章,改变了过去中国画技法拘于“怎么画”的个人心得,而侧重于“为什么要这么画”的中国画精神诠释,这得益于立圣先生多年来传承家风、笔耕世业的厚重积累。体现在写菊这一段...
关键词:中国画技法 传统中国画 齐白石 天人合一 陶渊明 咏菊诗 画家 精神 
芳草艺典·闻立圣写花百感
《芳草(文学杂志)》2017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袁善腊 
品赏《闻立圣写花百感》,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写花践行、以集理成章,改变了过去中国画技法拘于“怎么画”的个人心得,而侧重于“为什么要这么画”的中国画精神诠释,这得益于立圣先生多年来传承家风、笔耕世业的厚重积累。体现在写菊这...
关键词:中国画技法 陶渊明 咏菊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