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法

作品数:28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岳彩虹周良平朱立挺杨薇曹国安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惠州学院学报》《教师博览(中旬刊)》《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商场现代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六书”释楔文
《博物》2022年第1期78-79,共2页张纾宁 郑秋旸(绘图) 
前文说,楔形文字和汉字有许多类似之处。汉代学者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归纳出“六书”,以总结汉字的造字法和用字法。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分类法,来理解楔形文字。
关键词:《说文解字》 造字法 楔形文字 用字法 六书 许慎 汉字 分类法 
奇妙的对联——浅谈对联用字法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6年第9期100-100,共1页李露萍 
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包罗万象,如“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等。欣赏对联,...
关键词:对联 人文知识 风俗人情 
假借字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被引量: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4期53-56,共4页李宗侠 
假借是传统"六书"之一。关于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的争议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原因是研究者们分析时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如果从给语词一个文字形式的角度看,假借即为造字法;如果从原有文字的应用角度看,则假借为用字法。假借法的出现有...
关键词:假借 造字法 用字法 原因 影响 
中国文化·字文化·汉字的造字原理被引量:1
《统计与管理》2016年第5期97-97,共1页
汉字的造字原理共分为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为造字法;“会意、形声”为组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法.象形:是语素字最开始的一种方式,根据事物外形来模拟简化,用来表明事物.指事:这主要是一种...
关键词:造字法 中国文化 原理 汉字 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用字法 
敬畏地书写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6年第3期29-30,共2页杨俊勇 
一、书写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其一,文字之始对自然的描绘。汉字的生成谓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转注六书。其中象形、指事是“造字法”,会意、形声是“组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
关键词:书写 敬畏 自然界 造字法 象形 指事 描绘 用字法 
假借研究综述
《心事》2014年第16期76-76,共1页程圆圆 
自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假借下了定义之后,文字学界对假借的研究接踵而来,对于假借是用字法还是造字法一直是众说纷纭。南唐徐锴、宋代郑樵和戴侗的假借研究,清代学者戴震、段玉裁、王筠、王引之等人对假借的阐释,现代学者对...
关键词:假借 造字法 用字法 研究综述 
寻汉字之根 觅华夏之魂
《教师博览(中旬刊)》2013年第4期31-32,共2页王洪顺 
汉字是什么? 汉字是由象形开始,经由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一步一步发展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其中假借和转注是用字法。
关键词:汉字 华夏 造字方法 文字体系 用字法 象形 指事 会意 
汉字结构研究评议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59-61,68,共4页王春晓 徐宁 
自"六书"始,历来学者对汉字结构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探索。从传统的"六书""三书"理论到如今的"字符"、"字素"等新术语的出现,汉字结构的探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展脉络。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逐渐认清了汉字结构研究中要区分造字法、用字...
关键词:造字法 用字法 动态构造方法 静态结构 
“假借”新释
《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37B期217-219,共3页王耀东 杨旭怡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汉字六种造字方式之一,但历代学者对于"假借"究竟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众说纷纭。要判断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就要从许慎所举的例字来了解假借的含义,要从"字"以及"造字法"和"用字法"这...
关键词:“六书” “假借” 造字法 用字法 
浅谈“六书”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教育革新》2011年第11期61-62,共2页王升奇 
何谓"六书","六书"之名始建于《周礼地官保氏》。根据班固等人的说法,后人一般把它定义为: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其实,"六书"是战国以后根据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
关键词:语文识字教学 “六书” 小学 形体结构 教学发展 造字法 用字法 归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