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

作品数:367被引量:32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骆冬青韩伟隋岩徐盛桓商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的“中”,意蕴厚重
《党建文汇(下半月)》2025年第1期62-62,共1页李满春 
1936年4月,陈寅恪在给沈兼士的复函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依照今日训话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确,一笔一画皆学问。那么,中国的“中”有怎样的含义呢?“中”最早见于甲骨文,为象形字(一说指事字),其形如竖立的一面旗帜...
关键词:一笔一画 沈兼士 指事字 陈寅恪 象形字 甲骨文 
阐释与介入:多义汉字以形达意的设计路径
《中国艺术》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刘黄舒晨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1ZD26)子课题“汉字创新设计的跨文化传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汉字在文化、文明的转换中产生了丰富的内涵,被赋予了多义性特征。多义字词在不同时空、场景、语境中具有不同解读方式,一旦脱离某种具体的使用条件,其字义的表达则会产生歧解。先民智慧的造字之法与今人巧妙的字形设计为能够准确传达...
关键词:多义汉字 指事 视觉转译 字形设计 
《汉字(英汉对照)》出版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4年第3期63-63,共1页张立萍 
一本书读懂汉字,感受中国文化满足语言、文化学习双需求《汉字(英汉对照)》是外研社中国主题类产品,由著名语言学家冯志伟先生结合多年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与詹宏伟博士共同精心撰稿。本书以中英对照的形式,主要讲解了汉字...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冯志伟 英汉对照 中英对照 会意 指事 笔顺规则 外研社 
切类以指事--婉曲话语生成新论被引量:1
《外语教学》2024年第4期1-6,共6页徐盛桓 刘倩 
语言研究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本研究作为婉曲话语研究过程集合体一员,认为婉曲话语的生成和运用分别由递归原则和离断原则规范,而婉曲话语的原用语同其婉曲表达的关系可用“切类以指事”理论析解。婉曲话语的运用可做出“否定之否定”...
关键词:婉曲话语 过程集合体 递归原则 离断原则 “切类以指事” 否定之否定 
字里流年
《作家》2024年第7期102-104,共3页赵培光 
一有多少想象,就有多少奥妙。老祖宗造字,灵感来源自然与生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带着强烈的主观贪图。我游山水时,见过一些瓦片上、树木上、石头上的刻字,禁不住追思远古的情境。太阳的,月亮的,牛马虎狼的,以及男欢...
关键词:男欢女爱 灵感来源 会意 指事 形声 假借 
“本”“末”不能倒置
《书法教育》2024年第7期62-63,共2页刘光帅 
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字学于高校书法教学中的积极性研究”(2023HZ1750)阶段性成果。
“本末倒置”的成语最早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答吕伯恭》:“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即提醒人们在处理事物时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不能颠倒事物的本质与表象。接下来,我们追本溯源,探寻“本”“末”的来龙去脉。“...
关键词:《说文解字》 追本溯源 指事字 本末倒置 分清主次 吕伯恭 
方正间存千秋浩气 撇擦中蕴万顷碧波——成都高新区教师艺术团书法分团传承之道
《现代艺术》2024年第1期84-107,F0004,共25页钟显金 宋风 
一笔一画,刻写中华文明印记;一甲一骨,承载千古历史声音。汉字,任时光流转千年,唯风采不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额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赌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
关键词:成都高新区 一笔一画 会意 指事 万顷碧波 时光流转 假借 书契 
“人形”音部首识文断字
《中华遗产》2024年第1期148-149,共2页梁勇 
汉字来源于物形。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系统地分析了9353个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将造字的原理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后二种不造新字,前四种所占的比例约为4%、1%、12%和83%。
关键词:《说文解字》 部首 会意 指事 形声 假借 许慎 汉字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78(五)
《中学语文》2023年第36期120-120,共1页
细细品味这些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刻划遒劲、意态天真,3000多年前殷商先民的创造力跃然眼前--斧钺之形的“王”,象征最勇敢的君上。“耳、目、口、鼻(自)”等字,造字素材近取诸身。“雷、电、川、渊”等字,造字灵感远取诸物。女子侧卧,下...
关键词:会意 指事 文化遗存 形声 近取诸身 斧钺之形 造字 创造力 
亚里士多德情节理论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设置“不合逻辑”情节的教学为例
《中学语文》2023年第31期29-32,48,共5页沈纳新 
一、案例背景1.案例的理论基础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理论”主要包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完整性,指的是“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有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案例背景 不合逻辑 情节结构 亚里士多德 教学中的应用 指事 承前启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