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审判

作品数:198被引量:19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根成舒国滢王珺林爱珺王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亵神与皈依:基于货币哲学视阈重解《造桥记》
《东方艺术》2024年第6期91-97,共7页谭肖雄 
郑怀兴的新编古装剧大多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创作取向,反映经济社会转折时期的群体复杂心理面貌。以往有关郑怀兴戏剧创作的现代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人物心理外化、时代集体困惑和人物心理困境等主题,它们不约而同地触及一个现代性研究难...
关键词:郑怀兴 道德审判 戏剧创作 心理困境 古装剧 道德困境 心理面貌 心理外化 
编读
《看世界》2024年第22期88-88,共1页
《纯爱退场,“渣男渣女”集合》有时,爱情的发生,短到还不够进入道德审判的维度。可有时,它与世俗道德的相斥性,又恰恰证明了它的纯净性。对大部分亲密关系而言,百分百的、纯粹的公平是个伪命题,总有人付出多一点,在意多一些。同理,不...
关键词:道德审判 伪命题 亲密关系 世俗道德 纯净性 多维度 
司法上不承认超越法教义学的“道德审判”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125-126,共2页王静 舒国滢 
在司法裁判活动中,法律与道德并不对立,法律也不反对道德判断,但是不能用道德判断取代法律。因为司法裁判不可能仅仅依靠道德。与道德论证的不同之处在于,司法裁判和法律论证具有非常浓厚的权威论证色彩。“依据X法第XX条,判决如下……...
关键词:司法裁判 法律论证 法教义学 法律与道德 道德判断 道德审判 判决书 道德论证 
只此程耳 又见之心——程耳导演访谈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3年第6期63-69,共7页程耳 三去 武彦清(整理) 
一、成长经历、艺术经历三去(以下简称三):从短片《犯罪分子》,到长片《第三个人》《边境风云》《罗曼蒂克消亡史》《无名》,您都采用“犯罪+”的模式,请问您为何对此情有独钟?程耳(以下简称程):与其说是犯罪,不如说是某种“出格”。电...
关键词:犯罪分子 道德审判 非黑即白 道德判断 成长经历 
司法上不承认超越法教义学的“道德审判”——对“江歌案”相关观点的讨论被引量:6
《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3期82-91,178,共11页王静 舒国滢 
2020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数据科技时代法学基本范畴的体系重构”(20ZDA02)。
“江歌案”一审判决后,桑本谦教授认为,“江歌案”中的刘鑫(刘暖曦)不存在法律上的过错,但引入“过错冗余”“有难同当”的概念可将一审判决合理化。这在理论上值得赞赏,但从道义层面为司法寻求判决理由的观点有待商榷。二审判决虽以“...
关键词:第三人侵权责任 双重风险损害原则 过错 道德审判 
公正的网络道德审判是否可能?——基于旁观者视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34-140,共7页蒋艳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ZX060)。
网络道德审判是对传统道德审判的继承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伦理困境:它理应通过激发正向羞耻感来促进对行为者的伦理教化,但在诸多情况中却因引发负向羞耻感而产生对行为者的伦理排斥。网络道德审判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评价形态,可以利用...
关键词:网络道德审判 羞耻 旁观者 公正 舆论 
狂欢与独白:《六月的离别》中道德审判之“谁之罪”
《四川戏剧》2022年第5期81-86,共6页韩悦 吴生艳 
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万比洛夫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创作的启示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CWW010);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俄语世界的儒学传播与中国形象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DWWJ01);2021年度宁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现代化语境下万比洛夫戏剧的人文精神研究”(项目编号:NXSFZFC2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苏联著名戏剧家万比洛夫在《六月的离别》中描述了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其间夹杂的许多社会人物构成了一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别样社会生活图景。作者在狂欢式的大学宿舍的婚礼布景中塑造了个性迥异的多种人物形象,他们...
关键词:苏联戏剧 万比洛夫 狂欢化 价值选择 对话性 
网络道德审判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被引量:6
《伦理学研究》2022年第2期94-102,共9页须大为 
网络道德审判这种频发而影响广泛的社会现象面临着亟待化解的伦理困境。一方面,网络道德审判作为道德舆论的一种形式,是道德表现、维持自身的必要机制,因而具有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因为受制于网络媒介的特点,网络道德审判在执行道德...
关键词:网络道德审判 道德舆论 道德评价 道德惩罚 
温先生心理困扰的背后(下)
《中老年保健》2021年第9期50-51,共2页马志国 壹图(图片提供) 
心理解析:问题背后是心理情结听着温先生的故事,我想了很多。心理咨询不是对当事人的故事进行道德审判,且简单的道德审判不仅对挽救温先生即将崩溃的心灵毫无帮助,更重要的是温先生的问题背后,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理情结的问题。一是“...
关键词:心理情结 道德审判 心理解析 婚姻制度 心理困扰 未完成事件 :问题 心理咨询 
理性引导:化舆论的道德审判为社会发展正能量——以于鑫慧事件为例
《海河传媒》2020年第6期7-13,共7页刘祥平 文昕昱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对外援助视野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6XXW005]的阶段性成果
道德瑕疵导致对典型人物的舆论反转,体现社会对个人包容性不足。舆论的道德审判源于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偏见,舆论要求人物具有君子的大公无私,一旦人物出现违背社会伦理的道德瑕疵,人物将被舆论否定。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的理性引导...
关键词:舆论 道德审判 于鑫慧 理性引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