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主题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雷锋莲田美丽王晓梅李晓灵任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绥化学院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校园歌声》《语言与文化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典原型的现代性改造——张扬小说《第二次握手》中的原型主题探析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黄荣 
《第二次握手》作为一部上世纪带来广泛影响,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小说,其所蕴含的原型模式是其价值的重要方面。识别并分析作品当中的原型,可以得出某一时代与民族心目当中的原型模式,为作品的价值研究提供新的角度。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
关键词:张扬 《第二次握手》 原型批评 现代性 
古老悲剧的新演绎——一关于毛嫱的《那个她只爱了一半的男人》
《中国作家(文学版)》2024年第3期118-120,共3页张清华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关于爱的古老的故事,“痴情女子负心汉”,在中外文学史上屡见不鲜,可是依然可以写出新意,因为这样的情感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必列举太多,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中,随处可见这类故事,比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 《德伯家的苔丝》 中外文学史 《复活》 白话小说 原型主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负心汉 
神话原型理论解读《黑烟之歌》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9Z期102-103,共2页马媛 
《黑烟之歌》(The Song of Smoke)由19世纪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所著。本文旨在运用诺思洛普·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解读诗歌《黑烟之歌》,挖掘其神话...
关键词:原型批评 原型人物 原型主题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从神话原型视角解读《三国演义》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9X期81-83,85,共4页邱宗锋 
文学的神话原型批评模式旨在寻找文学作品中的普世原型主题,揭示原型主题的象征意义,展现作品激发读者共鸣的内在泉眼,从而确定作品的文学价值。《三国演义》能够流传如此久远,故事情节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是书中呈...
关键词:《三国演义》 原型主题 共鸣 经典 
成长:失落的伊甸园——《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圣经原型主题
《校园英语》2015年第13期242-243,共2页钱晓娟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成长小说,其寓意深刻,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甚多。本论文拟从圣经原型主题来探讨这部作品。本论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于童年的美好和眷恋及对于成年的堕落和厌恶,成长中的...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原型主题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被引量:1
《芒种(下半月)》2015年第3期113-114,共2页任伟 
赫尔曼·梅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他从小生活在基督新教的环境中,圣经文化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白鲸》是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其中很多人物都是来自《圣经》,甚至在处理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宗教意义的时候...
关键词:《白鲸》 原型批评 原型人物 原型主题 
《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主题初探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4X期33-33,35,共2页洪科 
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天路历程》中来自基督教的文化原型,即通过对基督徒的朝圣历程及对基督徒的坚持不懈等细节的描述来展示《天路历程》中两个显著的圣经原型主题:朝圣者的朝圣之旅和圣徒的坚忍。
关键词:约翰·班扬 《天路历程》 《圣经》 
《达·芬奇密码》的原型解读
《考试周刊》2012年第13期25-26,共2页黄林燕 
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
关键词:小说《达·芬奇密码》 原型人物 原型主题 原型结构 
艾米莉·狄金森书信中的圣经原型主题
《长城》2010年第12期161-162,共2页张婷婷 
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A.16-0103-10-002)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以及“美国最好的诗人之一”,同时她也被视为美国文学的带头人之一。有人将她称为诗歌王国的“王后”,甚至有人把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诗人...
关键词:狄金森 圣经原型 女诗人 艾米莉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英雄冒险原型主题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0期32-34,共3页王智博 
《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关注美国黑人处境和自我身份追寻的经典小说,具有超越种族的广泛的意义。"看不见的人"虽然只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小人物,但是他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却体现了古代英雄冒险神话中的"冒险的召唤"、"鲸的腹腔"、"考验之路...
关键词:自我身份追寻 英雄冒险 原型主题 经典之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