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史

作品数:176被引量:20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闵祥鹏卜风贤吴小伦于德源高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保山学院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十年来辽金自然灾害研究述评被引量:1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2期5-12,共8页李玉君 唐博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77)阶段成果。
自然灾害作为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历来受到史家关注,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算起,中国自然灾害史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就已起步。时至今天,自然灾害史研究日益繁荣,涌现出不少资料汇编和灾害史专著,在史...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 灾害史 资料汇编 辽金时期 应对机制 人类生产生活 史料搜集 环境史研究 
灾异政治与汉唐“冬无雪”史料的文本反思被引量: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78-88,229,共12页闵祥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石刻史料所见汉唐黄河流域灾难观念与国家应对”(19YJA770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的灾害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20&ZD225)。
“冬无雪”是反映暖冬或气候干旱的典型现象。汉代记载较少,唐代明显增多,该变化一直被部分学者视为汉唐气候变迁的重要证据。但实际上,“冬无雪”记载的变化还与汉唐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天人感应灾异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相关。尤其是西...
关键词:“冬无雪” 灾害史 政治史 文化史 汉唐 
清代新疆灾害史研究述评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邵焕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BZS104)。
近年来,学术界在清代新疆灾害史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类灾害的发生频次、灾因、灾害发生规律及应灾机制等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了梳理。汇总与统计了清代新疆灾害史料,评析了近30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研究不平...
关键词:清代 新疆 灾害史 研究综述 
反思与展望:近三十年中国明代灾害史研究综述
《保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隆杰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158)。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明代灾害史的研究日趋深化,从长时段的对明代进行整体的灾害研究再到区域性研究以及具体灾种的研究,不断细化,其间兼而探讨了明代灾害与政治、经济以及明代荒政、荒政思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研究内容与研究...
关键词:明代 灾害研究 综述 荒政 
清代灾害治理研究的新探索——周琼《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评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年第4期136-140,共5页刘希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代海洋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20BZS109)。
《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一书以清前期灾赈机制及其社会效应的横向剖析为纲,以灾赈机制各环节关涉的重要赈济制度的纵向梳理为目,对清代灾害治理研究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该书揭示了清前期的灾赈机制,厘清了清前期灾赈机...
关键词:清前期 灾赈机制 灾害治理 灾害史 
历史灾害治理的国家方略
《中国减灾》2022年第4期55-57,共3页卜风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灾害书写及其文献体系研究”[18BZS154]研究成果。
灾害治理作为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政府行为,包含丰富的风险意识与政治危机意识。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灾害史范畴出发,聚焦“灾害一社会”的互动关系,不难发现,灾害的发生不仅构建了中国历史时期“灾荒社会”的基本样貌,也同样为荒...
关键词:灾害治理 灾害史 风险意识 治理能力建设 荒政 民本思想 意义建构 互动关系 
疫病的灾害史解读与中国卫生现代性的构建——读余新忠主编《瘟疫与人:历史的启示》有感被引量:1
《云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130-141,共12页夏明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号:17ZDA158)的阶段性成果。
以余新忠新编、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的《瘟疫与人:历史的启示》一书为基础,对国内外疫病史学界有关疫病、公共卫生与现代性的起源与发展之相互关系所做的诸多研究进行细致、深入的梳理和辨析,并从灾害史和全球史的角度,对历史时期中西方...
关键词:疫病史 灾害史 卫生现代性 现代性起源 东西方路径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来日本环境史学的发展与创新被引量:1
《学术研究》2020年第2期117-127,178,共12页陈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环境史及其对史学的创新研究”(16ZDA122)的阶段性成果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此后引发的海啸、核事故,对日本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均造成巨大冲击。面对这种形势,日本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也迅速转向地震问题,于是将地震问题作为研究重点的环境史学成为学界的热门...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 历史学研究会 《历史学研究》 环境史 灾害史 
制度的外延:清代“照以工代赈之例”政策的变化与得失被引量:2
《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97-104,共8页牛淑贞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灾害史料的整理与研究”(19XZS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库重大项目“清至民国四川灾害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18hhf-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代,政府突破以工代赈制度主要施用于官修工程的政策限制,将以工代赈制度外延,在没有预案的情况下,"照以工代赈之例"大量修筑民力无法修复的灾毁堤埝。这反映出清廷体恤民艰、重本务农的执政理念,以及灾后临时组织动员人力与资源助力...
关键词:清代 灾害史 以工代赈 照以工代赈之例 
内蒙古自然灾害史的相关史料与研究状况被引量: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赵之恒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内蒙古自然灾害史研究"(BJXM201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内蒙古自古是自然灾害频仍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使得该地区史料呈现多元、分散的特点,有关自然灾害的史料(特别是古代部分)匮乏,搜集困难,成为研究内蒙古自然灾害史的难点所在。自20世纪60至80年代开始,内蒙古在清代、民国、...
关键词:内蒙古 自然灾害史 史料 研究状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